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驼峰航线章节目录 > 康姆亚迪的十八次中国行(1)

康姆亚迪的十八次中国行(1)(2/2)

驼峰航线作者:赵丽娟 2017-04-10 12:50
46、C—54、C—87型运输机夜以继日地飞行在这条危险的航线上。

    1943年3月11日,24岁的美国飞行员詹姆斯·福克斯与中国飞行员谭宣、王国梁驾驶一架飞机满载物资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飞往印度汀江。一个多小时后,53号飞机在飞越云南高黎贡山时与地面失去联系。

    1996年6月的一天,一位中国猎人在云南高黎贡山片马垭口发现一堆铁皮和许多他从没见过的仪器。经过探察,这就是当年的53号运输机。

    “现在来看,飞这条航线没有什么了不起,当时却非常危险。”2005年,即62年后,康姆亚迪坐在昆明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沙发里,解释当时他和战友们面临的困境,“这次我和太太乘客机从洛杉矶飞到北京用了11个小时,而在那个时候,从旧金山飞到夏威夷,三分之一的路程,也要飞11个小时。这就是不同之处。也许60年后,人类可以轻松地在地球和月球间穿梭,但现在去月球还是件极危险的事”。

    在海拔六七千米,下面就是一望无际、密林莽莽、渺无人烟的原始丛林的山谷中穿行,加上日军“零式”战斗机的骚扰,只是听起来就已经很恐怖,何况实地去飞。尽管美国飞行员驾驶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每次飞行仍然像是一次“月球之旅”。

    1944年6月6日,盟军诺曼底登陆,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在中国云南怒江东岸和印度,中**队也向日本人发起反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姆亚迪接到了他的调防指令。已经在美国陆军服役两年多的爱得华·康姆亚迪就在这年夏季来到了印度。在美国服役这两年里,他驾驶着心爱的C—47“信天翁”运输机,为澳大利亚、北非战场运送了数不清的战争物资。

    对“驼峰航线”的艰险,康姆亚迪早有耳闻,他有两个关系最好的飞行学校的同学就是在这条航线上飞行时牺牲的。“我们都希望找个安全点的工作,所以离开的那天,兄弟们为我开了一个送行会,他们安慰我:‘伙计,其实哪都不安全,哪都一样。’”

    被分配到驼峰航线后,没有人告诉康姆亚迪应该注意些什么,他就匆匆忙忙开始了第一次飞行。“第一次飞,我当副驾驶。飞机加满油,货舱里也装满了炸弹。我坐在驾驶座里,正驾驶突然对我说,你应该把安全带系到最紧。这就是我飞驼峰前得到的唯一特殊培训。”

    “这种地方,绝对没有无神论的人。每个人在起飞前都在心中祷告。”康姆亚迪说,“每次起飞前都希望这次飞行更容易,但实际上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

    康姆亚迪第一次飞行的运气不错,一路晴天,气流也稳定,从印度吹到中国的风平稳地把他们送到了昆明。

    美军物资从印度加尔各答港卸下后,从陆路运送到汀江机场,驼峰飞行员把国内紧缺的汽油、飞机配件、炮弹等军事物资载到中国,再从中国把年轻的学生兵运送到印度,在那里,史迪威将军把他们武装起来,训练成精锐之师。

    “最担心的是气流。”1944年康姆亚迪飞驼峰时,日本军队已经渐渐从缅甸北部溃退,驻扎在缅甸密支那的空军被盟军赶跑,逐渐丢掉了“驼峰航线”的制空权。“这是最幸运的,我没有遇到过日本人的飞机。但我最好的两个航空学校的同学都是被日本的战斗机击毁的。”于是,康姆亚迪得以专心致志地和气流“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