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姆亚迪的十八次中国行(2)(2/2)
《驼峰航线》作者:赵丽娟 2017-04-10 12:50
终于在滇西的深山老林里亲眼看到失事飞机遗留下来的一只螺旋桨。他写道:“我记得那只扭曲的螺旋桨的模样像是挣扎着要述说什么的一张大嘴,但是终于什么也没有说出来。”
康姆亚迪今年5月来昆明,已经是他退役后的第十八次中国行了。他既是来缅怀他的兄弟,也是向人们讲述那段历史。5月12日,昆明明亮的阳光发出金黄的光芒。康姆亚迪带着17名美国朋友到在昆明郊野公园里,看望他的战友。这里矗立着“驼峰飞行纪念碑”。
1942年到1945年驼峰空运的物资达到75万吨,运送军事人员4.3万人。其运量大大高于滇缅公路45.2万吨。驼峰空运的代价是高昂的。在这条死亡航线上,在3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中美共坠毁飞机609架,平均每月15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1500多名。
当康姆亚迪和他的朋友到达“驼峰飞行纪念碑”时,94岁的黄欢笑女士已经坐在轮椅上等候多时。她是当年飞虎队不多的女护士之一,被大兵们叫做“驼峰天使”。黄欢笑用英语和当年的美国大兵交谈着,老康姆亚迪拿着她的照片请求黄为他签名,黄欢笑扭扭曲曲地在照片上写下自己的中英文名字。
黄的儿子拿出手风琴,大家围在黄欢笑的轮椅旁,一起缓慢地唱起了《友谊天长地久》。
活动进入尾声,所有人开始扭头坐下台阶,老康姆亚迪却悄悄躲开随行的人群,他的右手握着三枝鲜红的康乃馨,左手拄着拐棍,一步一步走向纪念碑。他的身影被斜斜打在纪念碑上。影子弯下腰,三朵鲜艳的红色留在了水泥建筑的脚下,老康姆亚迪直起身,右手挥到脸颊边,对着留在异国的兄弟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最好的朋友留在了这里……”老康姆亚迪的眼眶里已经饱含泪水。
“在部队的信念是尽快打败日本人,这样大家都能早点回家。我的任务就是尽量多带点东西给前线,帮他们尽快打败日本人。我的战友牺牲了性命,他们做出了个人最大的贡献,我能活下来,感到特别幸福。”
战争结束后,康姆亚迪继续在空军中服役,升任上校。退役后认识了妻子,生养了两个孩子。1985年,他第一次重回中国,此后几乎每年都带团来中国参观,这次已经是第十八次回中国。
“我每年组织不同的人来中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航空史有着浓厚的兴趣。”2006年8月,三四百名曾在飞虎队和驼峰航线服役的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将来昆明大聚会,“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当然,还有很多驶清的“驼峰”飞行员曾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这条“死亡航线”上。梁广尧、黄光锐、黄天觉、陆铭觉。陆铭逵、潘国定、洪启明、边任耕、杨积、陈鸿恩、陈文惠、陈文宽、陈齐发、陈达礼、卢雪岩、荆好玉、吴子丹、华祝、陆泽、顾正寰、顾杰飞、王敏、林汝良、张培伦、罗昭明、陈汉斋等等,在3个月内“驼峰航线”就完成了近900次的往返飞行,载运物资近两万多吨。初期飞行员很少,中国的、华裔的、外籍的飞行人员加起来初期也不到100人(后期发展到约200人)。那些牺牲的,或者现在还健在的,他们的英雄事迹,对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的贡献,我们无法一一讲述。但是他们的英雄气概和为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热情,值得后世人永远铭记于心。
康姆亚迪今年5月来昆明,已经是他退役后的第十八次中国行了。他既是来缅怀他的兄弟,也是向人们讲述那段历史。5月12日,昆明明亮的阳光发出金黄的光芒。康姆亚迪带着17名美国朋友到在昆明郊野公园里,看望他的战友。这里矗立着“驼峰飞行纪念碑”。
1942年到1945年驼峰空运的物资达到75万吨,运送军事人员4.3万人。其运量大大高于滇缅公路45.2万吨。驼峰空运的代价是高昂的。在这条死亡航线上,在3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中美共坠毁飞机609架,平均每月15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1500多名。
当康姆亚迪和他的朋友到达“驼峰飞行纪念碑”时,94岁的黄欢笑女士已经坐在轮椅上等候多时。她是当年飞虎队不多的女护士之一,被大兵们叫做“驼峰天使”。黄欢笑用英语和当年的美国大兵交谈着,老康姆亚迪拿着她的照片请求黄为他签名,黄欢笑扭扭曲曲地在照片上写下自己的中英文名字。
黄的儿子拿出手风琴,大家围在黄欢笑的轮椅旁,一起缓慢地唱起了《友谊天长地久》。
活动进入尾声,所有人开始扭头坐下台阶,老康姆亚迪却悄悄躲开随行的人群,他的右手握着三枝鲜红的康乃馨,左手拄着拐棍,一步一步走向纪念碑。他的身影被斜斜打在纪念碑上。影子弯下腰,三朵鲜艳的红色留在了水泥建筑的脚下,老康姆亚迪直起身,右手挥到脸颊边,对着留在异国的兄弟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我最好的朋友留在了这里……”老康姆亚迪的眼眶里已经饱含泪水。
“在部队的信念是尽快打败日本人,这样大家都能早点回家。我的任务就是尽量多带点东西给前线,帮他们尽快打败日本人。我的战友牺牲了性命,他们做出了个人最大的贡献,我能活下来,感到特别幸福。”
战争结束后,康姆亚迪继续在空军中服役,升任上校。退役后认识了妻子,生养了两个孩子。1985年,他第一次重回中国,此后几乎每年都带团来中国参观,这次已经是第十八次回中国。
“我每年组织不同的人来中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航空史有着浓厚的兴趣。”2006年8月,三四百名曾在飞虎队和驼峰航线服役的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将来昆明大聚会,“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当然,还有很多驶清的“驼峰”飞行员曾夜以继日地奋战在这条“死亡航线”上。梁广尧、黄光锐、黄天觉、陆铭觉。陆铭逵、潘国定、洪启明、边任耕、杨积、陈鸿恩、陈文惠、陈文宽、陈齐发、陈达礼、卢雪岩、荆好玉、吴子丹、华祝、陆泽、顾正寰、顾杰飞、王敏、林汝良、张培伦、罗昭明、陈汉斋等等,在3个月内“驼峰航线”就完成了近900次的往返飞行,载运物资近两万多吨。初期飞行员很少,中国的、华裔的、外籍的飞行人员加起来初期也不到100人(后期发展到约200人)。那些牺牲的,或者现在还健在的,他们的英雄事迹,对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的贡献,我们无法一一讲述。但是他们的英雄气概和为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热情,值得后世人永远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