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美国的救赎章节目录 > 穷人的生活如何保障(1)

穷人的生活如何保障(1)(2/2)

美国的救赎作者:且东 2017-04-10 12:51
当作残疾人对待。在30年代,人们往往找不到足够的阅读材料,而在60年代,普通美国人总感到难以应付铺天盖地涌来的书报刊物,此时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和文化生活的满足。30年代,交通工具既缺乏又落后,只有豪门巨富才负担得起一辆汽车。在60年代,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普遍家庭至少拥有一辆汽车,小型喷汽式飞机已经广泛投入私人运营。在经济萧条的30年代,父母最痛心、伤感的莫过于冬季不能为孩子们准备御寒的棉衣、棉鞋。而在60年代,如果孩子一星期有两天是穿着同一套衣服去上学,就会在同学面前难为情,这就反映出两个时期社会生活水平的巨大差异。到1958年,家用电器已广泛进入美国家庭,81%的家庭有电视机,96%的家庭有电冰箱,67%的家庭有真空吸尘器,89%的家庭有洗衣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两届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时所面临的社会背景具有很大的差异,因而这就决定了他们推行的政策也就不会相同。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思想在经济危机的年代形成。经济危机造成社会震荡,为防止美国社会走向崩溃,罗斯福对出现的裂痕进行了修补,他所使用的主要手段就是社会保障。60年代的美国物质生产极大丰富,但仍有一部分人因收入较低而心怀不满、怨声载道,导致相对贫困的出现。约翰逊从维护社会的政治民主和经济繁荣出发,同样通过社会保障排除障碍,使美国社会正常运转。罗斯福与约翰逊的社会保障思想都是他们所生活时代的反映。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思想从实践中来,他亲历了经济大萧条,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凭借智囊团的帮助,建构了关于社会保障的一整套思想,他的思想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认为:

    首先,社会保障必须推行。工业化大生产不断创新,它通过优化组合不断汰劣,即淘汰相对落后的设备和不相适应的群体。罗斯福在签署《社会保障法》时指出:“过去百年来的文明社会,由于它的惊人工业变化,曾经趋向于使得生活越来越不安全,年轻人开始担心他们将来的老境如何,有工作的人则担心他们的工作能保持多久。”竞争中的弱者常常会感到生存危机,而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他们的生存状况理应得到政府的关注。大危机年代,全社会的人都在思索:是个人还是制度出了问题。罗斯福政府正是从制度的弊端入手,考虑用社会保障来保护大多数人的生计。罗斯福认为,没有经济上的独立和安全,就不存在真正的个人自由,贫困的人不是自由的人,饥饿和失业的人们是创造独裁国家的原料。

    其次,联邦政府应统筹负责社会保障政策。“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政府对公民负有某些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包括保护家庭和住宅,建立一套机会均等的机制,以及对不幸的人提供援助。”地方政府和慈善机关力量有限,难堪重负,须由联邦政府出面解决。这对美国的传统观念是个转折,更是一大进步。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明确表示:“我希望政府为一项长期的明确政策每年拨出一笔巨额专款,以便每年的工作不是由于临时的权益之计,而是有着深思熟虑的全面目标。”他主张“通过社会保障来对我国公民及家庭实行进一步保障,这三大任务——家庭安全、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在我看来,乃是我们能够向美国人民提出的最低限度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