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美国的救赎章节目录 > 垮掉的一代(1)

垮掉的一代(1)(2/2)

美国的救赎作者:且东 2017-04-10 12:51
部没能发表的小说,背着它们在北美大陆来回漫游。后来他跟金斯堡和卡萨迪到了伯克利和旧金山,在那儿他与年轻的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成了好朋友。克鲁亚克跟着他习禅,好像还从中得到了启示。他也需要通过佛教来解他满腔的沮丧。

    他的落魄的同伙慢慢地开始引起大众的重视,被称做“垮掉的一代”(这个词是他几年前和小说家约翰·霍姆兹聊天时“创造”的)。1955年举行了“第六画室诗歌朗诵会”后,金斯堡和斯奈德成了旧金山的地下知名人物。由于他们和他们的朋友们常常提起,克鲁亚克是他们中最有天分的,出版商开始对克鲁亚克背包里的手稿表示兴趣。《在路上》终于在1957年发表了。

    突如其来的成功让克鲁亚克很不适应。多年的闷闷不乐,一下子成了大众明星,但他比人们期望的要老得多,伤感得多。评论家们嘲笑他的作品,认为垮掉派只是一种时髦,克鲁亚克觉得他的作品不是。他变得很忙,频繁出现在电视节目里,给杂志写文章,还录了三盘专集。但他再不能像一个严肃的作家那样工作了。他养成了酗酒的习惯,这可能是为了与他在《在路上》中的疯狂形象保持一致。他在他的艺术里直露地表达了他的不快乐,但没人认真看待。

    后来,他离开旧金山到长岛与他母亲一起住,以后再也没有离开他母亲。他还写一点东西,虽然常常酒醉,但心智还清常大部分时间他呆在屋子里,玩一种自创的游戏:用纸牌玩棒球。他喝廉价的葡萄酒,Tokay或者雷鸟,就跟酒鬼一样。他越来越信仰天主教,带点佛教味的天主教。头40年他一直没能与女人维持一种较长期的关系,为了**妈年纪大后有人照应60年代中期他又结婚了,与家乡的劳厄尔旧相识Stella Sampas。1969年他因酗酒死在家中,47岁。虽然他是个“垮掉派”,但政治上是很保守的。当50年代的垮掉派让位与60年代的嬉皮士时,他以反对嬉皮士的观点为乐趣。

    从成就和影响来说,金斯堡是“垮掉的一代”的翘常金斯堡1926年6月出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路易斯当中学英文老师,崇尚传统文化,时而写点诗。母亲诺姆·列维是俄国移民,信奉马克思主义,患有歇斯底里症。父母对儿子后来激进思想的产生和对文学的爱好有够同程度的影响。

    1943年,金斯堡进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初学经济学,意在将来“为劳工运动说句话”。但他对诗歌兴趣更浓,不久即改学文学。父亲得悉此事后,担心他走向斜门歪道,警告他绝不要写任何“有实验倾向”的诗歌。可是,他自有主张,没有听从父亲的劝告。他很快结识了高年级同学凯鲁亚克和从哈佛来的巴罗斯。他们意气相投,又都是同性恋者,就在格林尼治村合租一套公寓同居,整天谈论新的文学创作问题。他后来回忆说:“自从结识凯鲁亚克和巴罗斯之后,我才认识到,我以前只是用一个空脑壳在讲话,没有想自己所应想,写自己思之所得。”1945年,他因受卡尔的一桩杀人案的牵连被迫退学,先后当过电焊工、厨工、搬运工、船工,广泛接触下层社会。1947年春,他重返哥伦比亚大学,根据自己的经历着手写小说。他父亲看到小说的部分章节后非常生气,认为主人公干的那些事情太缺德。金斯堡则认为,整个美国社会都腐化堕落,没有必要对此加以掩饰。1948年,他大学毕业,找不到理想的职业,就到处打零工。他因撞车坐过牢,因言行异常接受过精神治疗。无论在何种艰难、窘迫的情况下,他都没有放弃诗艺的探索和诗歌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