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草原游牧民的朋友(2/2)
《走向最后的海洋》作者:瓦西里·扬 2017-04-10 13:04
的老头儿身边,拉长声调祈祷了几句,然后跪下来,将耳朵侧向老头儿的嘴边。他听了好长时间,最后抬起头来,不慌不忙地坐到旁边。所有在场的人都凝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睡着了!”神父说了一句,又叹了一口气。
船夫们开始用铜锅煮起粥来。
看来,附近有一座游牧民的营地。因此,大人、小孩不断露面。他们纷纷来到离篝火不远的地方,坐到地上,抱住膝盖,瞪大眼睛,注视着河岸边发生的事情。他们有力地挥动着手臂,低声地交谈着。后来,当听到船夫一阵大声呼喊后,他们立即便跳起身来,随时准备逃走。
原来,船夫们喝完粥以后,“杜波维克”的主人就招呼朝圣者们上船去。
“喂,诸位朝圣者们!赶快上船吧,眼看就要下雨了。收拾好东西,老老实实坐下。该开船了。”
大家急忙登上“杜波维克”。只有那个生病的老头儿和那个干瘪的神父依然留在岸上。神父从皮囊中掏出一本破旧的圣诗集,开始拖着长调大声诵读起来。有一个船夫跑过来,对他说:
“神圣的神父,你干吗还不快点走呀?”
“你难道没看见,这位修士司祭就要死了!”
“那就让我们把他抬进船里去吧,总还可以给他找块地方吧。”
“别折腾我了,”那老头儿哼哼道,“就把我埋在此地这棵柳树下吧。”
“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路程还远着呢。把你单独丢下,又不是办法;此地偏僻得很,附近又有游牧民——他们是一伙强盗,很不可靠。”
“反正都一样,既然上帝有安排,游牧民就不敢动他。”
“既然我们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拥有修士司祭的圣号,那么我们就不能把他一个人丢在这里,像森林中的野兽那样。”
船夫们离开了。他们一面议论着,一面向船走去。其中一个人停下来,说道:
“这儿也罢,家乡也罢,他总得有个葬处!我最后再说一句:还是让我们把他抬上船走吧!”
“我要跟这位生病的修士司祭一起留下来,”神父回答道。他站在原地,继续诵读圣诗,“至于回基辅,我会步行走到的。”
“嗨,你步行是走不到的!路途遥远,沟壕很多,百姓们又不安生。你还是等一等吧,另一只‘杜波维克’随后就会到的,——你可以搭那只船回去。”
“我就是落入地狱也能逃出来。当年鞑靼人在梁赞大砍大杀正教徒的时候,我也正在梁赞,然而我却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里。现在,难道还怕这些草原上的弟兄们不成!愿上帝保佑你们一路顺风吧!”
船夫们解开缆绳,将纤绳套在肩上,迈开均匀的步子,在河岸上拉起纤来。另外两名船夫,一个站在船舷旁,另一个站在船头,一个用长桨,另一个用长竿,同时用劲撑船,使船避开水下的石块,顺利进入深水域中。
两名修道士留在岸上。读圣诗集的这一位间或瞧瞧生病的那一位的脸色,有时停止诵读,听听对方的呼吸。远处,还久久回荡着“杜波维克”船夫们唱着的有节奏的歌声。他们正顽强地拉着“杜波维克”逆流前进。
躲进芦苇丛的头人,再一次走到两位修道士身边,放下手杖,坐在地上。别的游牧民也走过来,团团围坐下来。
一个身穿肥大的红色衣发脖子上挂着五颜六色串珠的年轻女人,提来一罐牛奶。头人对她小声咕哝了几句话,这年轻女人便蹲在生病的修道士头跟前,将一只手伸进奶罐中蘸了蘸,再拿出来,就像喂婴儿一般,让牛奶顺着手指滴进病人半张着的嘴里。病人的嘴唇动了动,使劲将牛奶咽下去。
头人捅了捅正在诵读圣诗的修道士,用手指着天空,说了一句:
“腾格里……”
然后,他攥紧拳头,盯住生病老头儿的眼睛,又说了几句圣经诵读者袒懂的话。
生病老头儿用勉强可以听到的声音缓缓说道:
“他说……‘腾格里’……意思是‘天’……他愿意普天之下皆兄弟……就像一只手上的五个指头一样……如果需要,就攥成一只拳头……我在他们这里生活了三年,传播福音书。这老者是他们的头人……跟其他人一起接受了我的洗礼……不过,他还当他的巫师……免得惹恼他们的神灵。”
病人缄默了。神父放下圣诗集,俯下身来问道:
“神父,请你告诉我:倘若我回到基辅,该把你的消息告诉谁?该找哪家修道院?”
老头儿用勉强可以听到的声音,气喘吁吁地说:
“回到基辅,你去找千人团总德米特罗……告诉他,他认识的修士司祭维尼阿明——就是最近几年在‘黑僧帽人’和托尔克人中传教的人,现在就要老死了——为德米特罗将军的战斗功绩祝福。现在,所有草原居民正从这里逃往‘日落之国’;他们的身后就是残暴的敌人,这些人叫做‘鞑靼人’,兵力不计其数……但是,我们俄罗斯的子孙们,一定会以神圣的真理和坚固的壁垒战胜鞑靼人!让苍天为我们的祖国出力吧!但愿苍天为我们带来胜利吧!”
“他睡着了!”神父说了一句,又叹了一口气。
船夫们开始用铜锅煮起粥来。
看来,附近有一座游牧民的营地。因此,大人、小孩不断露面。他们纷纷来到离篝火不远的地方,坐到地上,抱住膝盖,瞪大眼睛,注视着河岸边发生的事情。他们有力地挥动着手臂,低声地交谈着。后来,当听到船夫一阵大声呼喊后,他们立即便跳起身来,随时准备逃走。
原来,船夫们喝完粥以后,“杜波维克”的主人就招呼朝圣者们上船去。
“喂,诸位朝圣者们!赶快上船吧,眼看就要下雨了。收拾好东西,老老实实坐下。该开船了。”
大家急忙登上“杜波维克”。只有那个生病的老头儿和那个干瘪的神父依然留在岸上。神父从皮囊中掏出一本破旧的圣诗集,开始拖着长调大声诵读起来。有一个船夫跑过来,对他说:
“神圣的神父,你干吗还不快点走呀?”
“你难道没看见,这位修士司祭就要死了!”
“那就让我们把他抬进船里去吧,总还可以给他找块地方吧。”
“别折腾我了,”那老头儿哼哼道,“就把我埋在此地这棵柳树下吧。”
“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路程还远着呢。把你单独丢下,又不是办法;此地偏僻得很,附近又有游牧民——他们是一伙强盗,很不可靠。”
“反正都一样,既然上帝有安排,游牧民就不敢动他。”
“既然我们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拥有修士司祭的圣号,那么我们就不能把他一个人丢在这里,像森林中的野兽那样。”
船夫们离开了。他们一面议论着,一面向船走去。其中一个人停下来,说道:
“这儿也罢,家乡也罢,他总得有个葬处!我最后再说一句:还是让我们把他抬上船走吧!”
“我要跟这位生病的修士司祭一起留下来,”神父回答道。他站在原地,继续诵读圣诗,“至于回基辅,我会步行走到的。”
“嗨,你步行是走不到的!路途遥远,沟壕很多,百姓们又不安生。你还是等一等吧,另一只‘杜波维克’随后就会到的,——你可以搭那只船回去。”
“我就是落入地狱也能逃出来。当年鞑靼人在梁赞大砍大杀正教徒的时候,我也正在梁赞,然而我却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家里。现在,难道还怕这些草原上的弟兄们不成!愿上帝保佑你们一路顺风吧!”
船夫们解开缆绳,将纤绳套在肩上,迈开均匀的步子,在河岸上拉起纤来。另外两名船夫,一个站在船舷旁,另一个站在船头,一个用长桨,另一个用长竿,同时用劲撑船,使船避开水下的石块,顺利进入深水域中。
两名修道士留在岸上。读圣诗集的这一位间或瞧瞧生病的那一位的脸色,有时停止诵读,听听对方的呼吸。远处,还久久回荡着“杜波维克”船夫们唱着的有节奏的歌声。他们正顽强地拉着“杜波维克”逆流前进。
躲进芦苇丛的头人,再一次走到两位修道士身边,放下手杖,坐在地上。别的游牧民也走过来,团团围坐下来。
一个身穿肥大的红色衣发脖子上挂着五颜六色串珠的年轻女人,提来一罐牛奶。头人对她小声咕哝了几句话,这年轻女人便蹲在生病的修道士头跟前,将一只手伸进奶罐中蘸了蘸,再拿出来,就像喂婴儿一般,让牛奶顺着手指滴进病人半张着的嘴里。病人的嘴唇动了动,使劲将牛奶咽下去。
头人捅了捅正在诵读圣诗的修道士,用手指着天空,说了一句:
“腾格里……”
然后,他攥紧拳头,盯住生病老头儿的眼睛,又说了几句圣经诵读者袒懂的话。
生病老头儿用勉强可以听到的声音缓缓说道:
“他说……‘腾格里’……意思是‘天’……他愿意普天之下皆兄弟……就像一只手上的五个指头一样……如果需要,就攥成一只拳头……我在他们这里生活了三年,传播福音书。这老者是他们的头人……跟其他人一起接受了我的洗礼……不过,他还当他的巫师……免得惹恼他们的神灵。”
病人缄默了。神父放下圣诗集,俯下身来问道:
“神父,请你告诉我:倘若我回到基辅,该把你的消息告诉谁?该找哪家修道院?”
老头儿用勉强可以听到的声音,气喘吁吁地说:
“回到基辅,你去找千人团总德米特罗……告诉他,他认识的修士司祭维尼阿明——就是最近几年在‘黑僧帽人’和托尔克人中传教的人,现在就要老死了——为德米特罗将军的战斗功绩祝福。现在,所有草原居民正从这里逃往‘日落之国’;他们的身后就是残暴的敌人,这些人叫做‘鞑靼人’,兵力不计其数……但是,我们俄罗斯的子孙们,一定会以神圣的真理和坚固的壁垒战胜鞑靼人!让苍天为我们的祖国出力吧!但愿苍天为我们带来胜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