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走向最后的海洋章节目录 > 48 基辅的最后一次市民会议

48 基辅的最后一次市民会议

走向最后的海洋作者:瓦西里·扬 2017-04-10 13:04
    48  基辅的最后一次市民会议

    ……东正教徒的后辈们都知道祖国往昔的遭遇。

    ——阿·谢·普希金

    在这个恐怖之年的十一月末的一个清晨,市民会议广场上的大钟发出了不祥的鸣响。这钟声绵绵不绝,叩动人心。它唤醒正在沉睡的基辅人,召唤他们立即赶赴圣索菲亚大教堂广场,参加市民会议,听取并表决紧急大事。市民们从这鸣响不已的钟声中悟出,这次市民会议非同一般。人们一听到市民会议那口有裂纹的大钟发出纯正而不安的响声,立刻便从众多的基辅教堂大钟发出的悦耳悠扬的声音中将它识别出来。

    这天清晨,瓦吉姆和往常一样,已经来到圣像作坊。前一天,他的老师严格命令他:

    “临摹圣像要做到准确无误,不能掺进个人的意愿;否则就会动摇修炼好的业根!”

    因此,瓦吉姆努力盯着用希腊笔法画出来的那幅虔诚教徒的圣像,竭力临摹下伟大殉教者弗拉西的每条皱纹、每绺头发、每道衣褶。

    “我也快变成一个伟大殉教者了,”瓦吉姆想,“缠绵不绝的思念之情萦绕着我,真比惩罚教徒的铁链缠身还要痛苦……”

    正在这时,他的同伴、习画圣像的师弟、年尚幼小的见习卡西扬跑进作坊,催促他:

    “别画了!人们说,市民会议广场的大钟响了,要开会了。全基辅的人都得去参加市民大会。我们一块儿去吧!我会把你领到一个能看清整个场面的地方去的。”

    两个年轻人得到老师的准许之后,便来到狭窄而积雪的街上。街道两旁是清一色的篱笆墙和木栅栏。篱笆墙和木栅栏里边露出了光秃秃的树梢和涂成白色的茅屋屋顶。茅屋屋顶上空盘旋着瓦灰色的和杂色的鸽子,泥抹的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想必是主妇们在烤面包。在一个敞开的小门里,他们看到两只毛茸茸的家犬吠叫着向一只跳到篱笆上的家猫扑去。一切都和平常一样!

    但是,当他们拐到另一条街上时,便发现惊恐情绪已经在基辅人身上流露出来:人们纷纷推开柴门,一边披上皮袄,一边走到街上;连年迈的老人也跌跌绊绊走出来,互相凑在一起,将手掌支在耳边,打听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加快步伐,向上城的索菲亚广场赶去。

    “喂,瓦吉姆,到这里来!会会你的老乡吧!”

    招呼他的是铁匠格里哥里和第聂伯河上的木排放送工安德烈。安德烈还像往常那样从容不迫、信心十足。他身上斜挎着一个皮囊,身后腰带上别着一把伐木工用的长柄斧头。

    “见过鞑靼人吗?”

    “什么鞑靼人?莫非押来了一批鞑靼俘虏?”瓦吉姆问。

    “瞧你说到哪里去了?要是能俘虏他们就不错了!跟我走!马上让你见识见识。”

    安德烈引着两位年轻的朋友,穿过一条小巷,登上一座长满椴树的山丘。夏天,这里常常是年轻人聚会在一起唱歌跳舞的地方。现在,这里空空旷旷,盖满了积雪。从这座山丘上,可以望到远处第聂伯河对岸辽阔的大草原。

    “往那儿看,往太阳升起的地方看。那儿有一股股黑烟在升腾,看到了吗?”

    “是芦苇失火了吧?”

    “不,那是靼鞑人在围着篝火取暖呢。”

    远处,在朝阳辉映下,布满白雪的无边无际的草原上,腾起一股股黑烟,烟尘被冷风卷向天际。还有许多撒在草原上的黑点也缓慢地但是一刻不停地向基辅方向移动过来。

    “那些分散在远处的黑点,像罂粟花籽一样的东西,又是什么呢?”卡西扬问。

    “那就是鞑靼人!昨天,鞑靼人的侦察部队就已经逼到基辅城下了。”

    瓦吉姆吃惊地望着安德烈。安德烈的脸上却毫无一点不安的神色。他依然安详自在,就像他面对风暴大作的恶劣天气,稳坐在打头的木排上,用冷静的灰色的眼睛注视着第聂伯河那狂风恶浪时一样。

    “看来,我只好回家去看我的儿子安德留什卡了!”这位木排放送工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不过,我还能不能再见他一面,那就只有上帝知道了!我们去参加市民会议吧。听一听大家是怎么说的。”

    安德烈和两名青年急忙向索菲亚广场走去。

    广场上有一座名扬遐迩的智慧女神索菲亚教堂。这座教堂还是英明的公爵雅罗斯拉夫在二百年前修建的。当年,教堂装饰一新,整个墙壁上都画满了精致的拜占廷壁画。索菲亚广场通常是举行全体市民大会的地方。此外,这里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进行交易的地方。俄罗斯人和外国人都把最好的货物运到这里出售。不里阿耳商人(来自伏尔加河上游一带)运来的是珍贵的毛皮,德国人运来的是琥珀首饰和五颜六色的绸缎,马扎尔人运来的是上等良马,而风气半开的波洛维茨人运来的则是牲畜和皮革。还有,克里米亚商人来这里出售盐、廉价布匹、酒和香草。

    他们来到广场上时,遇到了不少熟人。

    “喂,安德烈,我的朋友,到我们这儿来吧!你会见到自己人,找到熟人的!”一群坐在木头垛上的人们朝他们喊道。这些木头高高地堆放在广场上。从那里可以十分方便地看到,基辅人将如何举行市民大会,将如何决定都城以及他们自己的命运。

    早在一个礼拜之前,基辅人就看到了从切尔尼果夫和罗斯·彼连雅斯拉夫尔仓皇逃来的难民。这些难民烧痕满身,蓬头垢面,一面咒骂,一面哭泣,诉说着那些头戴狼皮帽、身穿大皮袄的鞑靼人是如何像洪水一般冲到他们那里,用重兵将城市团团包围;如何像野兽一般扑上城墙,像恶狼一般扶着云梯攀缘而上,朝着缺口一拥而入;又如何不分老幼杀死迎头碰到的一切人,无缘无故地极为残忍地砍死妇孺婴儿。

    本来就惊恐不安的基辅人,对这类不祥的消息起初是不愿意相信的:

    “让上帝去惩罚这些恶棍吧!人世间毕竟有公理存在!我们过去出过壮士伊里亚·穆罗缅茨、多勃雷尼亚·尼基季奇、斯维亚托哥尔①这样的英雄!现在我们也会出现新的英雄。他们会危卫故土、击退敌人、赶走这些亵渎神灵的鞑靼人而奋起抗争的!”

    聚集在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多,在索菲亚大教堂石阶前直至广场的中央地带,围成一个很大的半圆形。大教堂的石阶将是贵族名流、千人团总和将军们占据的地方。

    人们都向高大的教堂门望去。教堂里正在做弥撒,弥撒完毕之后,公爵就将带领全体显贵们走出来。

    终于,传来了洪亮的歌声。接着,教堂大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了一群身穿装饰着金边的曳地长袍的唱诗班歌手。而后,走出了两个边大声祈祷边晃动银色手提香炉的助祭和几名身披锦缎僧衣的僧侣。最后出来的是总主教。他头戴金法冠,手柱长手杖,由两名少年搀扶着。全体僧侣人士站在教堂大门的右侧,贵族名流和军界人士则站在教堂大门的左侧。

    百姓中传出了议论声:

    “怎么不见公爵露面呀?”

    以往,紧跟在僧侣们之后出场的,便是公爵。他出场时,贵族簇拥,卫士环护,武器闪亮。今天,人们却没有看到公爵。

    唱诗班再一次唱起庄严的赞美诗,但这歌声在人们听来却满含悲凉揪心的味道。赞美诗唱完以后,站在台阶两旁的两名宣诏官吹响了喇叭:

    “可敬的百姓,请大家肃静!现在由我们光荣的基辅将军——千人团总德米特罗讲话!”人群立即安静下来。

    身材魁梧、膂力过人、蓄着波洛维茨人式的花白大胡子、大名鼎鼎且受人尊敬的将军,向前跨了一步。他用洪亮而坚定的声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