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三峡游”的致命伤(2/2)
《大败笔》作者:老枪 2017-04-10 13:08
?
在两岸坡度较陡,土质为沙土的库段,水位下降时,垃圾、杂草等污染物及泥沙都易随水流走,消落带危害不大;而两岸坡度很小,土质为泥土的库段,夏季水位下降后,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留滞在消落带上,加上经过半年左右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染伴着垃圾、杂草,不仅造成景观破坏,而且在高温下极有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消落带的局部低洼地方因排水不净,还可能形成零星小面积死水塘,严重污染环境。
更重要的是,三峡水库水位蓄退不定,头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将成为第二年的水质污染源,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一年更胜一年。
所以2003年6月库区第一次蓄水以来,污水和漂浮物就成了沿岸各地政府的一块心病。
现在在排污量大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口下游近岸水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污染带。其中,重庆主城区、江津市、长寿县、涪陵区和万州区,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占整个库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93%以上。
和水污染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三峡库区的垃圾污染80%来自农村地区,仅有20%来自城市。三峡库区耕地大多分布于山间盆地,均为土质较差的陡坡地。这些耕地在农业生产中化肥投入量大,利用率仅为35.16%,其余近70%的部分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中,成了库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目前库区漂浮物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树根、树枝、麦秆等垃圾;而城市的垃圾相对要少,体积也小。原因是城市治理的条既农村好。
但其实即使是在治污设施相对较为齐全的城市,情况也非常严荆
重庆市在2005年以前投入100亿元,建设30个污水处理项目,但是,这些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有的处理厂虽然建好了,但却没有完善管网建设,垃圾和污水无法运到厂里,仍然直排长江。有的处理厂则面临着选址不当、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的某垃圾处理场投资近4亿,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二机反渗透技术处理污水。但由于其设计能力为日处理量1500吨,而现在每天处理的垃圾超过2000吨,设备无法跟上,垃圾场只能偷偷将部分处理不了的污水直接排入长江。
即使是已经投入运营的垃圾场,也面临着二次处理的问题。经过卫生填埋的垃圾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各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被流过这些垃圾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带进长江,造成了二次污染。
在污染的意义上说,三峡游真的成了“告别游”了。如此三峡游,不游也罢
在两岸坡度较陡,土质为沙土的库段,水位下降时,垃圾、杂草等污染物及泥沙都易随水流走,消落带危害不大;而两岸坡度很小,土质为泥土的库段,夏季水位下降后,河道内沉淀的各种污染物将留滞在消落带上,加上经过半年左右浸泡的泥土,不易排水,污染伴着垃圾、杂草,不仅造成景观破坏,而且在高温下极有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消落带的局部低洼地方因排水不净,还可能形成零星小面积死水塘,严重污染环境。
更重要的是,三峡水库水位蓄退不定,头一年沉淀在消落带内的污染物,又将成为第二年的水质污染源,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对环境的影响一年更胜一年。
所以2003年6月库区第一次蓄水以来,污水和漂浮物就成了沿岸各地政府的一块心病。
现在在排污量大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排放口下游近岸水域,已经形成了明显的污染带。其中,重庆主城区、江津市、长寿县、涪陵区和万州区,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占整个库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93%以上。
和水污染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三峡库区的垃圾污染80%来自农村地区,仅有20%来自城市。三峡库区耕地大多分布于山间盆地,均为土质较差的陡坡地。这些耕地在农业生产中化肥投入量大,利用率仅为35.16%,其余近70%的部分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中,成了库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
目前库区漂浮物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树根、树枝、麦秆等垃圾;而城市的垃圾相对要少,体积也小。原因是城市治理的条既农村好。
但其实即使是在治污设施相对较为齐全的城市,情况也非常严荆
重庆市在2005年以前投入100亿元,建设30个污水处理项目,但是,这些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有的处理厂虽然建好了,但却没有完善管网建设,垃圾和污水无法运到厂里,仍然直排长江。有的处理厂则面临着选址不当、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的某垃圾处理场投资近4亿,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二机反渗透技术处理污水。但由于其设计能力为日处理量1500吨,而现在每天处理的垃圾超过2000吨,设备无法跟上,垃圾场只能偷偷将部分处理不了的污水直接排入长江。
即使是已经投入运营的垃圾场,也面临着二次处理的问题。经过卫生填埋的垃圾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各种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被流过这些垃圾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带进长江,造成了二次污染。
在污染的意义上说,三峡游真的成了“告别游”了。如此三峡游,不游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