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荠菜——“春蔬第一鲜”
《中国人最爱吃的100种蔬菜》作者:孙红彦 编著 2017-04-10 13:54
73荠菜——“春蔬第一鲜”
身份档案
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地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荠菜原产我国,目前遍布世界。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关于荠菜的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开始种植荠菜,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栽培历史。
众多野菜中,荠菜一枝独秀。荠菜生长期长,味道鲜美异常,营养丰富,能治多种疾病,没有副作用,从而被公认为野菜中的珍品,是名副其实的“春蔬第一鲜”,自古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荠菜赞不绝口,有民谣为证:“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民谚这样形容:“鱼香肉香,不如荠菜根香。”
荠菜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还可药用。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名医别录》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载“明目,益胃。”
功效
1.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
2. 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3. 荠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
4. 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肠癌及痔疮等。
贮存要领
可用报纸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
烹煮知识
可煎汤,炒菜,做饺子食,或入丸散,捣烂外敷。
饮食宜忌
1. 特别适合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患食用
2. 由于荠菜可宽肠通便,所以便溏者应慎食。
美味佳肴
荠菜炒鸡片
材料:荠菜150克,鸡脯肉250克,罐头竹笋100克,鸡蛋清2个,豆油500克(实耗50克),精盐10克,白糖4克,味精2克,淀粉15克,鸡汤50毫升,芝麻油5克,葱花10克,芝麻10克(焙好)。
做法:荠菜剪去根,摘去老叶,洗净,下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再放入冷水中投凉,挤去水分,切成细末,待用。将鸡脯肉洗净,用刀片成薄片,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身份档案
荠菜又名护生草、菱角菜、地菜,为十字花科植物,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荠菜原产我国,目前遍布世界。我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关于荠菜的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郊区开始种植荠菜,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栽培历史。
众多野菜中,荠菜一枝独秀。荠菜生长期长,味道鲜美异常,营养丰富,能治多种疾病,没有副作用,从而被公认为野菜中的珍品,是名副其实的“春蔬第一鲜”,自古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对荠菜赞不绝口,有民谣为证:“三月三,荠菜当灵丹。”民谚这样形容:“鱼香肉香,不如荠菜根香。”
荠菜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还可药用。荠菜性味甘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名医别录》载“主利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肝明目。”《本草纲目》载“明目,益胃。”
功效
1. 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
2. 荠菜含有乙酰胆碱,谷甾醇和季胺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血液及肝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血压的作用。
3. 荠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也有疗效。
4. 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治肠癌及痔疮等。
贮存要领
可用报纸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
烹煮知识
可煎汤,炒菜,做饺子食,或入丸散,捣烂外敷。
饮食宜忌
1. 特别适合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患食用
2. 由于荠菜可宽肠通便,所以便溏者应慎食。
美味佳肴
荠菜炒鸡片
材料:荠菜150克,鸡脯肉250克,罐头竹笋100克,鸡蛋清2个,豆油500克(实耗50克),精盐10克,白糖4克,味精2克,淀粉15克,鸡汤50毫升,芝麻油5克,葱花10克,芝麻10克(焙好)。
做法:荠菜剪去根,摘去老叶,洗净,下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再放入冷水中投凉,挤去水分,切成细末,待用。将鸡脯肉洗净,用刀片成薄片,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