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你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2/2)
《父母不该说的一句话》作者:詹术兵 编著 2017-04-10 13:56
批评也是一种艺术。你可以批评他的行为但是你不可以否定他这个人。如果是这件事做错了,我们得分析出哪些地方的错,然后就具体的错误来给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而不是一棍子把人打死,把孩子的所有都否定了。
况且,我们之前多次说过,不可以随意地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这些不好的、有损孩子积极性的、伤自尊的标签更不应该随意乱贴。我相信没有一位家长是希望孩子成为真正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那么,为什么你还要给孩子传输这样的观念,让孩子失去信心呢?
有些时候,孩子做错事是必然的,不做错事,就得不到真正的成长,只要孩子下次注意了、改正了,那么我们应该更加高兴才对。
厨房里妈妈翻炒着快出锅的菜,张可心在旁观看,本来就很狭小的空间就更挤了。
“可心,快点帮妈妈把盘子拿过来。”
“哦,好的,哪个盘子呢?”
“就拿那个中号的就好了。”
“是那个红色的盘子吗?”
“是的,快点拿过来!”
“盘子放在哪里?”
“给我就行了。”就在可心把盘子递给妈妈的时候,碰到了酱油瓶子,酱油洒得满地都是。
“你说你,这么大一个姑娘了,做事情还是这么粗心。”
“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下次做事情的时候小心一些,不要那么慌张!一会儿把地拖一下吧!”
“嗯,好的,妈妈。”
(孩子知道是自己错了,所以很乐意接受妈妈的意见和要求——拖地。妈妈这样轻声细语地批评她,会让孩子觉得,妈妈对自己真的很宽宏大量。所以会记住刚刚妈妈说的话的。)
当孩子犯了一点小错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完全否定他,那他在生活中怎么可能有自信跌倒了再爬起来?难道你想让孩子饶开一切可能犯错的途径而走完人生吗?问题是,谁有可能一生不做错事呢?
况且,我们之前多次说过,不可以随意地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这些不好的、有损孩子积极性的、伤自尊的标签更不应该随意乱贴。我相信没有一位家长是希望孩子成为真正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那么,为什么你还要给孩子传输这样的观念,让孩子失去信心呢?
有些时候,孩子做错事是必然的,不做错事,就得不到真正的成长,只要孩子下次注意了、改正了,那么我们应该更加高兴才对。
厨房里妈妈翻炒着快出锅的菜,张可心在旁观看,本来就很狭小的空间就更挤了。
“可心,快点帮妈妈把盘子拿过来。”
“哦,好的,哪个盘子呢?”
“就拿那个中号的就好了。”
“是那个红色的盘子吗?”
“是的,快点拿过来!”
“盘子放在哪里?”
“给我就行了。”就在可心把盘子递给妈妈的时候,碰到了酱油瓶子,酱油洒得满地都是。
“你说你,这么大一个姑娘了,做事情还是这么粗心。”
“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的。”
“下次做事情的时候小心一些,不要那么慌张!一会儿把地拖一下吧!”
“嗯,好的,妈妈。”
(孩子知道是自己错了,所以很乐意接受妈妈的意见和要求——拖地。妈妈这样轻声细语地批评她,会让孩子觉得,妈妈对自己真的很宽宏大量。所以会记住刚刚妈妈说的话的。)
当孩子犯了一点小错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完全否定他,那他在生活中怎么可能有自信跌倒了再爬起来?难道你想让孩子饶开一切可能犯错的途径而走完人生吗?问题是,谁有可能一生不做错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