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高调处世 低调做人章节目录 > 第九章 心宽似海 有容乃大(5)

第九章 心宽似海 有容乃大(5)

高调处世 低调做人作者:任英梅 2017-04-10 14:13
    第九章 心宽似海 有容乃大(5)

    对人宽容应有“包容”之意,不要苛求他人十全十美,不要总挑剔他人的一些小缺点。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这些话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与人相处要看到其长处,包容其缺点,不可要求他人太严。孟尝君出使秦国时,遭人谗害,秦昭王囚禁并想杀了他。危急之时,孟尝君就想到向昭王的宠姬求救。而那宠姬却想要孟尝君那件已献给昭王的白狐裘。一时无计可施,孟尝君的一位食客,曾是偷盗之徒,他使出拿手绝活,帮孟尝君盗出那件白狐裘,献给了这个宠姬从而使孟尝君获救。

    孟尝君被昭王释放后,急驰回国,走到函谷关时,已是夜半,须到鸡叫时方可出关。于是食客中又有一个善学鸡叫的人学几声鸡叫,才使孟尝君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

    对别人的小缺点给予包容,而不要一味揭短。“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这是《菜根谭》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对别人的短处,要予以遮掩,如果揭人之短,也暴露了自己的短处,是以短攻短;对别人的顽固行为,应加以引导,如果忿而疾之则是以顽济顽了。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不揭短。”人们的短处是不喜欢别人揭的,揭短就是损害人的名誉。特别是人家本来已经改正了的问题,如果轻易地触及,那是很伤人的,难免反目。

    有些人的短处并不是指他所犯的错误,但也不是很光彩的历史,所以他们也忌讳别人给揭出来。

    在封建时代,因说话不留神,揭人家的短处,犯了人家忌讳而人头落地、身首异处的事例不胜枚举。当过长工,后来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陈胜就忌讳别人说他是庄稼汉出身。他的几位患难兄弟因在他面前不知趣地提起有损他“领袖形象”的往事,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当过和尚,做过“贼”(起义在封建时代是贼的同义语),自从当了皇帝后,就很忌讳人家提他以前的那段“不体面”的往事,如果有人当他的面说“和尚”、“僧”乃至“生”都会招来杀身之祸;他也不许别人提“贼”,甚至与“贼”音相近的“则”字也不许提,提了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在封建时代,这种忌讳心理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便是大兴“文字狱”,许多文人学者因触及到当权者的短处,犯了当权者的忌讳而白白丢了身家性命,可悲可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