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第十一章(3)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作者:石娟 2017-04-10 14:20
不娇不惯把孩子送进清华北大 第十一章(3)
孩子的学习动力,应该建立在他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上,内在动机是他们要求自己在困难的挑战面前感到有能力、能做出决定的先天性需要。家长如果过多地对孩子进行金钱、物质奖励,则会使孩子学习的价值取向改变,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所以大人要奖励孩子时,尽量不要使用物质奖励来诱导孩子,可以适当地从精神上给予奖励,这样才能让孩子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萍萍不太喜欢学数学,妈妈决定用一些奖励措施来吸引她。于是,妈妈和萍萍说,只要做对10道算术题,就奖励一块巧克力。开始,萍萍表现得很积极,可当她的巧克力已经积攒到10块时,她就变得没什么兴趣了。
妈妈想,看来物质奖励的方法不太合适,应该用一些让她更感兴趣的方式。于是,妈妈对萍萍说:“以后,每当你做对10道算术题,妈妈就会送你一个‘惊喜’。”萍萍连忙问:“是什么惊喜?”妈妈说:“保密。只有你做对10道题之后才会知道。”
第一天,萍萍迫不及待地做完10道题,然后跑到妈妈那里要“惊喜”。
妈妈检查后,发现萍萍竟然都做对了,高兴地说:“很好啊,今天的惊喜是——允许你玩20分钟电脑游戏!”
萍萍欢呼道:“太好了,太好了!”要知道,玩电脑可是一个星期才有一次的“特殊福利”啊!“妈妈,以后每天做对10道题都可以玩20分钟电脑吗?”
妈妈摇摇头,神秘地说:“不,‘惊喜’可是时常变化的哦!”
就这样,萍萍每天都为了得到“惊喜”而努力地学习数学。就这样,她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也收获了形形色色的“惊喜”:得到爸爸妈妈的亲吻,得到奶奶的电话表扬,得到小姨的电子贺卡,看一部迪斯尼电影,和邻居小朋友举行一次游戏竞技……
萍萍从来没要求过要某种物质奖励,她觉得未知的“惊喜”,比一个芭比娃娃有趣得多。
一个人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一味地给予物质奖励,会使孩子滋生只图物质享受的心理,而且会削弱事情本身的含义,养成孩子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的庸俗习气。
因此,父母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多一些精神鼓励。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激励方式。精神激励孩子的方法有语言和行为两种,低层次上的激励是语言,高层次上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
如可采取在家人或亲友面前表扬或肯定他们的进步和优点,使孩子产生荣誉感的方式,也可采取带孩子看电影、旅游的方式,低年级的孩子还可以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孩子的学习动力,应该建立在他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上,内在动机是他们要求自己在困难的挑战面前感到有能力、能做出决定的先天性需要。家长如果过多地对孩子进行金钱、物质奖励,则会使孩子学习的价值取向改变,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所以大人要奖励孩子时,尽量不要使用物质奖励来诱导孩子,可以适当地从精神上给予奖励,这样才能让孩子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萍萍不太喜欢学数学,妈妈决定用一些奖励措施来吸引她。于是,妈妈和萍萍说,只要做对10道算术题,就奖励一块巧克力。开始,萍萍表现得很积极,可当她的巧克力已经积攒到10块时,她就变得没什么兴趣了。
妈妈想,看来物质奖励的方法不太合适,应该用一些让她更感兴趣的方式。于是,妈妈对萍萍说:“以后,每当你做对10道算术题,妈妈就会送你一个‘惊喜’。”萍萍连忙问:“是什么惊喜?”妈妈说:“保密。只有你做对10道题之后才会知道。”
第一天,萍萍迫不及待地做完10道题,然后跑到妈妈那里要“惊喜”。
妈妈检查后,发现萍萍竟然都做对了,高兴地说:“很好啊,今天的惊喜是——允许你玩20分钟电脑游戏!”
萍萍欢呼道:“太好了,太好了!”要知道,玩电脑可是一个星期才有一次的“特殊福利”啊!“妈妈,以后每天做对10道题都可以玩20分钟电脑吗?”
妈妈摇摇头,神秘地说:“不,‘惊喜’可是时常变化的哦!”
就这样,萍萍每天都为了得到“惊喜”而努力地学习数学。就这样,她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同时也收获了形形色色的“惊喜”:得到爸爸妈妈的亲吻,得到奶奶的电话表扬,得到小姨的电子贺卡,看一部迪斯尼电影,和邻居小朋友举行一次游戏竞技……
萍萍从来没要求过要某种物质奖励,她觉得未知的“惊喜”,比一个芭比娃娃有趣得多。
一个人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一味地给予物质奖励,会使孩子滋生只图物质享受的心理,而且会削弱事情本身的含义,养成孩子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的庸俗习气。
因此,父母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多一些精神鼓励。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不断创新激励方式。精神激励孩子的方法有语言和行为两种,低层次上的激励是语言,高层次上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
如可采取在家人或亲友面前表扬或肯定他们的进步和优点,使孩子产生荣誉感的方式,也可采取带孩子看电影、旅游的方式,低年级的孩子还可以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