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尊重孩子的委屈(1)(2/2)
《孩子,不可以》作者:陈德军 2017-04-10 14:22
容易得到满足,他们常常越过界线,做出出格的事来。孩子只是孩子,他们的内心非常敏感,非常需要家长的呵护。但很多家长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尊重孩子,甚至在别人面前肆意批评与打骂,让孩子丢尽了面子,失去了尊严……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行不通,而且深深伤害了孩子,使孩子产生自卑、紧张等不健康的心理。
父母要的是“东”,而孩子要的是“西”
有其父必有其子。在生活中,父母的行为如果不端,也会影响到孩子,他们上行下效,将矛盾转嫁到伙伴或同学身上。对于有责任感的父母来说,在孩子面前,应该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为孩子做出表率。
我们是一个讲面子的民族,大人们认为自己的面子很重要,应给予充分尊重。但无数个父母都容易犯同一个错误:认为小孩子的面子讲不得,应该更实际一些才好,对孩子应该多批评教育,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其实,孩子的自尊感比大人要强,但他们的调整能力较差,一旦被伤及面子,就会感觉很受伤。孩子在伤害面前,要么情绪低落,要么将“恨”转移到其他同学或小伙伴身上。
对同一件事情而言,由于父母和孩子的目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冲突。产生了冲突,父母常常倚仗自己的优越,把孩子的目的置之度外。
案例1:有一个叫丽琴的孩子,非常活跃可爱。一次,她从同学家带回一只可爱的小狗。妈妈看见她带回了一只小狗,很生气,认为养小狗容易把家弄脏。于是没有和孩子商量,就把小狗送了人。
丽琴没有抗争,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流泪两天。后来,没有和爹妈主动说过一句话,父母叫她时,她是显得那么不耐烦,甚至有些敌意。
看着成天郁郁寡欢的丽琴,父母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们带着小丽琴去看医生。
在医院咨询室里,医生循循善诱,和孩子聊了好大一会儿,孩子说了关于小狗的事情。
医生听了,问道:“你当时有什么感受?”
不知怎么的,咨询里的丽琴回忆着当时的场景,哭了起来,哽咽着说:“我当时很难过,自己连一只可爱的小狗都不能拥有。”
医生接着问:“你为什么不把感受告诉爹妈呢?”
只见丽琴有些愤怒起来,说:“我敢和他们说吗?他们根本不顾及我的感受。”
然后,医生对丽琴的爸爸妈妈说:“那天,为什么没有和孩子商量,把小狗送了人?你们知道孩子会有什么感受?”接着,医生让妈妈和丽琴做了一个角色互换游戏,医生演丽琴的妈妈,丽琴的妈妈演丽琴。游戏的结果,当小狗被送人之后,丽琴的妈妈和丽琴当时的场景一样,哭了。丽琴的妈妈这才知道,自己曾对孩子的伤害是多么大。
父母要的是“东”,而孩子要的是“西”
有其父必有其子。在生活中,父母的行为如果不端,也会影响到孩子,他们上行下效,将矛盾转嫁到伙伴或同学身上。对于有责任感的父母来说,在孩子面前,应该很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为孩子做出表率。
我们是一个讲面子的民族,大人们认为自己的面子很重要,应给予充分尊重。但无数个父母都容易犯同一个错误:认为小孩子的面子讲不得,应该更实际一些才好,对孩子应该多批评教育,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其实,孩子的自尊感比大人要强,但他们的调整能力较差,一旦被伤及面子,就会感觉很受伤。孩子在伤害面前,要么情绪低落,要么将“恨”转移到其他同学或小伙伴身上。
对同一件事情而言,由于父母和孩子的目的不同,会导致他们冲突。产生了冲突,父母常常倚仗自己的优越,把孩子的目的置之度外。
案例1:有一个叫丽琴的孩子,非常活跃可爱。一次,她从同学家带回一只可爱的小狗。妈妈看见她带回了一只小狗,很生气,认为养小狗容易把家弄脏。于是没有和孩子商量,就把小狗送了人。
丽琴没有抗争,只是在一旁默默地流泪两天。后来,没有和爹妈主动说过一句话,父母叫她时,她是显得那么不耐烦,甚至有些敌意。
看着成天郁郁寡欢的丽琴,父母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他们带着小丽琴去看医生。
在医院咨询室里,医生循循善诱,和孩子聊了好大一会儿,孩子说了关于小狗的事情。
医生听了,问道:“你当时有什么感受?”
不知怎么的,咨询里的丽琴回忆着当时的场景,哭了起来,哽咽着说:“我当时很难过,自己连一只可爱的小狗都不能拥有。”
医生接着问:“你为什么不把感受告诉爹妈呢?”
只见丽琴有些愤怒起来,说:“我敢和他们说吗?他们根本不顾及我的感受。”
然后,医生对丽琴的爸爸妈妈说:“那天,为什么没有和孩子商量,把小狗送了人?你们知道孩子会有什么感受?”接着,医生让妈妈和丽琴做了一个角色互换游戏,医生演丽琴的妈妈,丽琴的妈妈演丽琴。游戏的结果,当小狗被送人之后,丽琴的妈妈和丽琴当时的场景一样,哭了。丽琴的妈妈这才知道,自己曾对孩子的伤害是多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