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尊重孩子的委屈(6)(2/2)
《孩子,不可以》作者:陈德军 2017-04-10 14:22
孩子在信任、愉快中度过幸福的生活,一起学习,一起游戏,相互交流,知彼知己,了解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使孩子得到真正的关怀、鼓励、**和教育。让孩子做只小鹰,在广大无垠的天空自由飞翔,愉快地长大。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是恰当的呢?笔者告诉父母们一个小秘密,那就是:爱而不溺,严而不抑;宽松而有尺度,自由而有约束;尊重而不袒护,信任而不放纵。
案例1:小刚养了两条非常漂亮的小金鱼,他经常给小鱼换水喂吃的,看着漂亮的小鱼摇头摆尾的样子,心里可高兴了。
一天早上起来后,小刚发现一条小鱼死了,心里非常难过,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只是笑了笑,就没再说什么。又过了几天后,另一条小金鱼也死了。他更伤心了,跑到妈妈那里,哭着伤心地说:“妈妈,我的两条小金鱼都死了。”
妈妈安慰他说:“看看你伤心的,两条小金鱼,死就死了,没有办法再让它们复活,明天再给你买几条更好的。”
天真的孩子哭着说:“我还是要我的那两条小金鱼,其他的不要。”
妈妈又安慰他说:“行了,行了,我的小祖宗,别无理取闹了。它们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复活。”
本例中,妈妈的做法不是很恰当。她的不恰当之处在于没有感受到孩子的情感,或许换个方式更好一些。比如:
天真的孩子哭着说:“我还是要我的那两条小金鱼,其他的不要。”
妈妈又安慰他说:“太可惜了,你那么喜欢它们,它们却死了,你心里一定很难过。”
孩子开始诉说心中的委屈:“我不明白,它们为什么会死的。我天天给它们换水,喂它们。”
妈妈接着抚平孩子的伤痛:“对啊,你是那么的爱护它们,最后它们却死了,我和你一样,也很心疼。”
显然,后一种处理方式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孩子就会很容易接受失去两条小金鱼的事实了。尊重孩子的情感,取得认同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每对父母都希望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长,那就从尊重孩子的情感开始吧。
父母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
◎ 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父母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了解其身心的需要。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是智力教育,但并不是说一点知识不向孩子灌输。父母应把广泛的知识贯穿于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游戏中,学习的效果会在以后的成长中体现出来。
◎ 不要做比较。尊重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差别的,同样,孩子间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最主要的。
那么父母怎样做才是恰当的呢?笔者告诉父母们一个小秘密,那就是:爱而不溺,严而不抑;宽松而有尺度,自由而有约束;尊重而不袒护,信任而不放纵。
案例1:小刚养了两条非常漂亮的小金鱼,他经常给小鱼换水喂吃的,看着漂亮的小鱼摇头摆尾的样子,心里可高兴了。
一天早上起来后,小刚发现一条小鱼死了,心里非常难过,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只是笑了笑,就没再说什么。又过了几天后,另一条小金鱼也死了。他更伤心了,跑到妈妈那里,哭着伤心地说:“妈妈,我的两条小金鱼都死了。”
妈妈安慰他说:“看看你伤心的,两条小金鱼,死就死了,没有办法再让它们复活,明天再给你买几条更好的。”
天真的孩子哭着说:“我还是要我的那两条小金鱼,其他的不要。”
妈妈又安慰他说:“行了,行了,我的小祖宗,别无理取闹了。它们已经死了,不可能再复活。”
本例中,妈妈的做法不是很恰当。她的不恰当之处在于没有感受到孩子的情感,或许换个方式更好一些。比如:
天真的孩子哭着说:“我还是要我的那两条小金鱼,其他的不要。”
妈妈又安慰他说:“太可惜了,你那么喜欢它们,它们却死了,你心里一定很难过。”
孩子开始诉说心中的委屈:“我不明白,它们为什么会死的。我天天给它们换水,喂它们。”
妈妈接着抚平孩子的伤痛:“对啊,你是那么的爱护它们,最后它们却死了,我和你一样,也很心疼。”
显然,后一种处理方式更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孩子就会很容易接受失去两条小金鱼的事实了。尊重孩子的情感,取得认同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每对父母都希望孩子愉快健康地成长,那就从尊重孩子的情感开始吧。
父母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
◎ 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父母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了解其身心的需要。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是智力教育,但并不是说一点知识不向孩子灌输。父母应把广泛的知识贯穿于寓教于乐的活动中、游戏中,学习的效果会在以后的成长中体现出来。
◎ 不要做比较。尊重孩子,还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有差别的,同样,孩子间是有个体差异的,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孩子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