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不预则不立(1)(2/2)
《高考冲刺前的准备》作者:黄姗 等著 2017-04-10 19:57
理综等,文理学科交叉复习,可以提高效率。注意:换科目只适于你觉得疲劳的情况,如果你觉得大脑还很活跃,最好不要换,因为大脑的思维像汽车一样也有惯性,“换科”相当于把汽车停下再往另一个方向发动,所以“换科”时大脑有一个适应过程,刚开始时效率不会很高。如果有充足的时间复习某一科,大脑会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不会出现停下再适应的过程。再次,注意适当运动身体。科学家已证实劳逸结合效率是最高的,所以我并不赞成有些学校高三都没体育课。体育运动最好不要造成身体受伤或生病,以免影响学习,只要坚持锻炼就确实能使效率增加。
冲刺阶段的复习方法
下面就几个科目的学习方法具体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语文:积累与技巧相结合
语文是个很难把握的学科,有的人成绩好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语文与英语一样,是一门语言,它们的学习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语文是我们自己的语言,它的出题形式与英语也是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也会有不同。共同点是都需要大量的阅读,也就是需要脑子里面记住一些东西,没有文化材料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我的语文老师曾经很精辟地说过,读小说、读报纸、读诗歌、读美文,虽然读的不一样,但是它们对于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原本我不太明白,现在才大概知晓文学是有多种形式的,虽然读的东西都不同,有的严肃,有的轻松,但是它们都是传递给读者的文学材料、思想,启迪读者的心智,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我们来看看语文考试的各种题型所考察的目的:选择题——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实词虚词、成语、连词、标点等;阅读——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字词句子的理解、修辞手法,古文阅读会加一些古字词的基本功;诗词赏析——意境、修辞、典故、思想感情、结构;短文赏析——讲自己对该文章的理解阐述;作文——思想深度、条理结构、文化底蕴(文笔)等。大概明白要考些什么,学习和作答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方向性,也就更能够抓住主旨。考试前我主张做一些试题,对考试结构方向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把握,复习的时候我不主张做题,应该去多积累。何谓积累?生字生词的熟悉、成语的理解默写、常用语病的整理分类、实词虚词的用法等等,都是积累,而读古诗古词、现代美文也是积累,前者是比较现实的可看的,后者则是思维想法的沉淀,它让一些外在的、别人的思想为你所吸收从而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让你学会换新思路去看问题,这就是成果。语文技巧还在于时间的安排,特别是考试时间的安排。主观题的时间应该放宽,这样才会考虑周全,而作文的速度问题也需要注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在这儿就不细说了。
冲刺阶段的复习方法
下面就几个科目的学习方法具体谈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语文:积累与技巧相结合
语文是个很难把握的学科,有的人成绩好也不太明白为什么。语文与英语一样,是一门语言,它们的学习会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语文是我们自己的语言,它的出题形式与英语也是不一样的,学习方法也会有不同。共同点是都需要大量的阅读,也就是需要脑子里面记住一些东西,没有文化材料是无法学好语文的。我的语文老师曾经很精辟地说过,读小说、读报纸、读诗歌、读美文,虽然读的不一样,但是它们对于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基本上是一样的。原本我不太明白,现在才大概知晓文学是有多种形式的,虽然读的东西都不同,有的严肃,有的轻松,但是它们都是传递给读者的文学材料、思想,启迪读者的心智,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我们来看看语文考试的各种题型所考察的目的:选择题——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实词虚词、成语、连词、标点等;阅读——中心思想、文章结构、字词句子的理解、修辞手法,古文阅读会加一些古字词的基本功;诗词赏析——意境、修辞、典故、思想感情、结构;短文赏析——讲自己对该文章的理解阐述;作文——思想深度、条理结构、文化底蕴(文笔)等。大概明白要考些什么,学习和作答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方向性,也就更能够抓住主旨。考试前我主张做一些试题,对考试结构方向有一个比较精准的把握,复习的时候我不主张做题,应该去多积累。何谓积累?生字生词的熟悉、成语的理解默写、常用语病的整理分类、实词虚词的用法等等,都是积累,而读古诗古词、现代美文也是积累,前者是比较现实的可看的,后者则是思维想法的沉淀,它让一些外在的、别人的思想为你所吸收从而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让你学会换新思路去看问题,这就是成果。语文技巧还在于时间的安排,特别是考试时间的安排。主观题的时间应该放宽,这样才会考虑周全,而作文的速度问题也需要注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在这儿就不细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