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渡江章节目录 > 第二章 别了,司徒雷登(16)

第二章 别了,司徒雷登(16)(2/2)

渡江作者:杨波 2017-04-10 18:06
,直至宋庆龄去世,姐妹二人再未联络。

    “邓大姐后来又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是我起草的,宋美龄也回了信,口气有所缓和。”原中央台办主任杨斯理后来回忆说。跟随邓颖超多年的秘书赵炜回忆,1984年,在邓颖超80大寿时,宋美龄还托人送了一只做工精美的玻璃兔,因为邓颖超生肖为兔。这只“友谊兔”至今仍被保存。

    陈香梅在1980年首次回国也受到邓小平接见,并一起吃了年夜饭。正是在这次宴会上,邓小平建议陈香梅向台湾方面提出允许退役军人到大陆探亲。陈香梅到台湾将此意转达给蒋经国,蒋经国在去世前几个月开放了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这是蒋经国晚年最大的历史功绩之一。

    后记

    本书的写作完全是一个偶然。

    由于本职工作的缘故,我对渡江战役的资料收集颇多,然而并未想过要写一本关于渡江战役的书。有一天,与几个朋友聊天,他们认为2009年就是渡江战役同时也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之际,我完全可以写一本这方面的书。这个提议得到重庆出版集团领导的极力肯定,随后重庆出版集团也以最快的速度作出出版该书的决定。

    在此,首先要感谢重庆出版集团的支持,没有其积极推动,我是不会动手写这本书的。

    说写作,显然是夸大其词,其实我只不过对那一段的历史资料进行重新整理和编辑而已。我希望通过1949年这一特定的时间、渡江战役这一特定的事件来展示风起云涌的1949年对于中国和中国人具有怎样的决定意义,并且通过这些尘封的历史对现实进行观照。我应用了大量已有的历史资料,因而要感谢那些先辈们做出的扎实工作——他们或是事件亲历者,或是最早的新闻报道者,或是默默无闻的文史工作者;感谢那些书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回忆录和口述实录是我最为倚重的材料;感谢南京图书馆——我曾经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多次查阅、复印各种稀有资料,并多次翻阅了1949年的各种报刊杂志。可以说,没有这些资料,就没有这本书。

    我要感谢李海峡先生和王主先生,他们多次对我的写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王主并为本书扫描了绝大部分的图片。

    我要诚挚地感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副馆长佘志宏先生,他在百忙之中抽空为本书作序,为本书增色许多。

    最后,还要郑重感谢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向守志将军、南京军区原政委方祖岐将军,他们不吝笔墨,热情为本书题字,对我实在是莫大的鼓励。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书中出现的讹误和文字粗粝之处,望读者见谅,并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