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正说成语章节目录 > 正说成语 第九章(2)

正说成语 第九章(2)(2/2)

正说成语作者:世图版权 2017-04-10 18:15
言发展中已发生的变化及习惯用法,我认为再用它来形容“台湾人民”、“中国球迷”、“家长和孩子”,就显得有些不妥。

    “如丧考妣”还有一层意思是形容做事十分专心或表示意念集中,苦思竭虑于某事。这一层意思平常很少用到,禅书上时能见到。如:北宋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师备禅师》:“若是根机迟钝,真须勤苦忍耐,日夜忘疲失食,如丧考妣相似。”《五灯会元?卷十九?何山守珣禅师:“曰:‘此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于是昼坐宵立,如丧考妣。”

    再回过头来看看易中天先生写道的“海瑞去世后,人民奔走相告,如丧考妣”,其实从后文看,人们对海瑞的去世是极度悲痛的,所以,人们不可能去“奔走相告”,而用“如丧考妣”这样的一个今天已经明显具有浓厚贬义色彩的词语,也算不妥。

    正说成语之八四

    苦将心力成孤诣

    “苦将心力成孤诣,不敢随风薄宋元”,这是清人屈复《论诗绝句》中的诗句。包括王夫之在内,清代很多人认为宋代以来的诗文“不得神理,好堆积,抟合成句,以门庭自限以致‘一代无诗’”。屈复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宋元的诗文都是通过费尽心血,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不敢随意批判。

    因为这句诗,便有了后来的成语“苦心孤诣”。苦心:用尽心思。诣:(学业、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孤诣:一个人达到的程度,或者说别人达不到的程度。“苦心孤诣”的意思就是费尽心血、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清代翁方纲在《复初斋文集?格调论下》中写道:“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谭嗣同在《致刘淞芙第11》中也写道:“唯觉足下行数千里,费数千金,孤诣苦心,不计甘苦,在寒士中可谓绝无仅有,总期事有必成,乃不负尔。”

    “苦心孤诣”后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辛苦经营。如鲁迅在《华盖集?牺牲谟》里写道:“要改良社会,不得不然,别人那里会懂得我们的苦心孤诣。”郭沫若在《屈原》第二幕中写道:“有好些回等你苦心孤诣地把什么都准备周到了,他会突然中止。”

    1993年全国语文高考卷就考到这条成语,这句话是:“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么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这道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双重或多重含义成语的把握能力。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有不止一个义项或感**彩,而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其中一个义项或感**彩使用得较多,我们就容易将另一个意义或色彩忽略,以致一旦出现便认为是错误的。正如这句话里的“苦心孤诣”是用来形容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费尽心思,所以是非常贴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