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章节目录 > 第十章 太阳变成超新星(1)

第十章 太阳变成超新星(1)(2/2)

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作者:李异鸣 2017-04-10 19:10
考证约有90个。第一颗用光谱观测研究的新星是北冕座T星(1866),第一颗用照相方法研究的是御夫座T星(1891),武仙座DQ星(1934)的光学观测资料最为完整。据估计银河系每年出现30—50颗新星。

    超新星:爆发变星的一种,又称灾变变星。爆发时,其亮度增加比新星强得多,光变幅度超过17个星等,即增亮千万倍至上亿倍。这是恒星世界中已知的最激烈的爆发现象。超新星爆发是恒星“死亡”的一种形式。爆发结果使恒星或是物质完全抛散,成为星云遗迹,结束了恒星演化史;或是抛射掉大部分质量,遗留下的部分物质,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从而进入了恒星演化的晚期和终了阶段。超新星爆发后形成强射电源、γ射线源和宇宙线源。超新星是罕见的一种天象。有历史记载以来,在银河系中观测到的超新星有5颗,且都是在望远镜发明以前用肉眼发现的。其中4颗是:1006年豺狼座新星、1054年中国记载的金牛座超新星(称“中国新星”,气体状,极大星等为-5等)、1572年第谷发现的仙后座超新星(又称“第谷新星”,极大星等-4等)、1604年开普勒发现的蛇夫座超新星(称开普勒超新星,极大星等-2.5等)。中国历史文献中有丰富的超新星爆发记录,已得到确切证认的有公元185年、1006年、1054年、1181年、1572年、1604年和1670年发现的。河外星系中的超新星于1885年在仙女座星云里首次发现,至20世纪80年代初,已发现500多颗。关于超新星爆发机制的假设和理论有许多种,其中较为公认的是大质量恒星晚期演化阶段的核爆炸理论。超新星用符号SN表示。

    档 案

    恒星的一生

    晴朗的夜晚,我们仰望星空,那些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星叫恒星。在恒星中,有一种亮度起伏变化的星,被天文学家称为变星。

    新星就是一种变星,但它是有爆发过程的变星。新星在爆发时,亮度会在几日内突然增加10万倍左右,释放的能量也很大。1996年,中国总发电量约10×1011千瓦时,新星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大约等于这一年我国发电量的3×1019倍。由此,我们不禁感叹,发生在宇宙之中的现象是何其宏伟!这种星本来很暗,人们原来看不到它,爆发时突然变亮,才被发现。它好像是一颗新的星,得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新星。

    超新星与新星虽同属爆发的变星,但它们有本质的不同。新星主要见于银河系内,它的亮度增加得不多,因此若在银河系外,就很难被发现了。超新星则不然,爆发时亮度增加上千万甚至上亿倍。在天文学历史上,总共发现了8颗银河系超新星,而迄今发现的银河系以外的超新星已有900多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