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30岁要删除的3个梦想(1)(2/2)
《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作者:林夕 2017-04-10 19:54
不去做这个天梦,给自己定一个更现实、更适合自己、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吧。”
阿文的一番感言,让我想起不知谁说过的一句话:男人30岁之前是半成品,30岁之后才是成品。照此说法,阿文应该算是成品了。他今天说的这番话,也像是成年人所为。我相信,他以后的人生会更踏实,更平稳,更少犯错误,作为朋友,我应该为他感到高兴才是。但不知怎么,高兴之余,却有几分落寞。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依我看,人生更像是一部分为上、下两集的连续剧,以30岁为界,上半场是一个不断积蓄、不断体验、不断爆发的过程。下半场则是一个不断丢失、不断内敛、不断删除的过程,直到最后,抵达终点,我们将删除自己的最后一样拥有——生命。这的确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又能怎么样呢?主动的删除总比被动的接受要好。我尊重那些60岁仍坚持自己、不肯放弃梦想的人,但像阿文这样30岁想要删除梦想的人,亦不敢轻看。
馨香心语
野心对一个初出茅庐、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会成为他奋斗的动力,为他扫除前进的障碍。但是对于一位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来说,却会成为束缚和羁绊。
没 有 野 心
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典礼上,李安凭借一部《断背山》,摘取了最佳导演奖这一桂冠,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此前,《断背山》在欧洲几个重要电影节也好评如潮,连连夺冠,一时间风光无限,成了电影界的宠儿。李安也因此一跃而成为世界影坛公认的“大师”。
面对《断背山》的成功,李安说了一番令人深思的话。他说:“我原本只是想拍一部没什么人要看的电影,是继《绿巨人》失败后自我疗伤的形式,片子一定要边缘化非主流化才会没有人看,因此选了这个同志牛仔爱情故事。”
的确,《断背山》是一部没有任何野心的作品。拍摄之前,李安已经准备息影,退出江湖。20年从影经历,凭借《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奠定其影史地位,一部《卧虎藏龙》让他初登奥斯卡奖台,成为好莱坞最风光的华人导演。但是,多年的拼搏与厮杀,紧张艰苦的拍摄生活,也让他身心俱惫,特别是转型之作《绿巨人》的挫败,使他萌生退意,告别影坛。
就在这时,以前一直反对李安从影的父亲却鼓励他,让他把过去的荣辱成败全部“放下”,完全随自己的心意,按自己的风格,拍一部真正喜欢、真正想拍、不考虑市场和票房、不在乎奖牌与掌声的电影。李安听从父亲的劝告,斩断一切世俗欲念,抛却所有外界羁绊,只忠诚于自己内心的平静与真诚,轻松而专注地投入到《断背山》的拍摄中。
阿文的一番感言,让我想起不知谁说过的一句话:男人30岁之前是半成品,30岁之后才是成品。照此说法,阿文应该算是成品了。他今天说的这番话,也像是成年人所为。我相信,他以后的人生会更踏实,更平稳,更少犯错误,作为朋友,我应该为他感到高兴才是。但不知怎么,高兴之余,却有几分落寞。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依我看,人生更像是一部分为上、下两集的连续剧,以30岁为界,上半场是一个不断积蓄、不断体验、不断爆发的过程。下半场则是一个不断丢失、不断内敛、不断删除的过程,直到最后,抵达终点,我们将删除自己的最后一样拥有——生命。这的确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但又能怎么样呢?主动的删除总比被动的接受要好。我尊重那些60岁仍坚持自己、不肯放弃梦想的人,但像阿文这样30岁想要删除梦想的人,亦不敢轻看。
馨香心语
野心对一个初出茅庐、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来说,会成为他奋斗的动力,为他扫除前进的障碍。但是对于一位已经功成名就的人来说,却会成为束缚和羁绊。
没 有 野 心
在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典礼上,李安凭借一部《断背山》,摘取了最佳导演奖这一桂冠,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此前,《断背山》在欧洲几个重要电影节也好评如潮,连连夺冠,一时间风光无限,成了电影界的宠儿。李安也因此一跃而成为世界影坛公认的“大师”。
面对《断背山》的成功,李安说了一番令人深思的话。他说:“我原本只是想拍一部没什么人要看的电影,是继《绿巨人》失败后自我疗伤的形式,片子一定要边缘化非主流化才会没有人看,因此选了这个同志牛仔爱情故事。”
的确,《断背山》是一部没有任何野心的作品。拍摄之前,李安已经准备息影,退出江湖。20年从影经历,凭借《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奠定其影史地位,一部《卧虎藏龙》让他初登奥斯卡奖台,成为好莱坞最风光的华人导演。但是,多年的拼搏与厮杀,紧张艰苦的拍摄生活,也让他身心俱惫,特别是转型之作《绿巨人》的挫败,使他萌生退意,告别影坛。
就在这时,以前一直反对李安从影的父亲却鼓励他,让他把过去的荣辱成败全部“放下”,完全随自己的心意,按自己的风格,拍一部真正喜欢、真正想拍、不考虑市场和票房、不在乎奖牌与掌声的电影。李安听从父亲的劝告,斩断一切世俗欲念,抛却所有外界羁绊,只忠诚于自己内心的平静与真诚,轻松而专注地投入到《断背山》的拍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