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老子英雄儿好汉?章节目录 > 第十六章 误国仁君,是谁动了我的奶酪?(6)

第十六章 误国仁君,是谁动了我的奶酪?(6)(2/2)

老子英雄儿好汉?作者:张志君 2017-04-10 23:00
文帝避难泉州开元寺,并在开元寺扬帆出海,最终隐居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然而没有更多的证据,仅仅是猜测而已。

    此外,还有“北京西山说”、“江苏吴县说”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纵观中国政治,新朝开基后最大的威胁多来自权倾一方的王侯。西周的管蔡之乱可算是迄今史有记载最早的王侯之乱。此后,危害江山社稷最烈的要数晋代的“八王之乱”。

    大部分的二世君主不是幼小便是过于文弱,这也是产生藩王之乱的诱因之一。建文帝朱允炆便是鲜明的一例。朱允炆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做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二

    代

    现

    象

    之

    十

    七

    唯

    一

    一

    个

    出

    家

    的

    二

    代

    皇

    帝

    1643年9月,大清帝国的第一任皇帝皇太极在沈阳(奉天)皇宫崇政殿驾崩。

    关于皇太极的死因,有许多种说法。官方的文书,如《清史稿》中的说法是“无疾崩”——没有患什么病而死。

    有一本讲帝王的书则说皇太极是中风而死。

    还有一种说法更为离奇,说他是因为妻子与多尔衮(皇太极之弟)**,被奸夫**合谋害死。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为准确?因为年代久远,而且宫闱事秘,我们也无从考证。但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戎马一生的皇太极终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