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文学艺术 > 春光乍泄章节目录 > 第八章 残酷的青春(2)

第八章 残酷的青春(2)(2/2)

春光乍泄作者:范坡坡 2017-04-13 10:41
年的同性恋生活,将青春叛逆尽收眼底。)

    画外音

    酒吧、停车场、扑克牌、安全套……对于无聊的青春来说,这些就是精神寄托。在格雷格?阿拉基的镜头中,没有工作、学习的男孩女孩们,只有竭尽所能的娱乐,来消耗过剩的精力。这是群像描写,也集中表现在安迪的身上。

    影片融入了很多具有后现代特点的影像元素:粗糙录像的掺杂、莫名其妙的字幕……阿拉基把自己的电影折腾得像乱剪的家庭录像。粗糙的结果,让一些评论认为阿拉基的影片是“几乎没有成本”,但是这种低成本的背后,又确实有精致的一面。特别是安迪的故事,被完整地展现出来。

    录像中,大家都在表达自己对于各种事情的看法:爱情、**、毒品、艾滋。安迪表示了自己对爱情的不信任,可是在一次性的冒险中,他找到了爱情的感觉。安迪和伊恩的邂逅,被表现得非常浪漫,就连他们在**的时候,伊恩也充满了绅士风度的幽默感。约会的时候,伊恩对安迪也是关照和爱护,**的时候,他们也不时开着玩笑,伊恩温柔地说:“我可否吻遍你的全身?”安迪要求伊恩不要老是起身,伊恩说那是为了看安迪。这些都与安迪后来的失落形成对比,伊恩还在对安迪甜言蜜语,电话那头却有另一个人在等待着他。导演对于伊恩的处理,也并没有道德判断的态度。伊恩并不是一个坏的人,可是他跟安迪的价值观出现了碰撞。**是善意的,可是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又因为一个误会,竟然导致了安迪的丧生。青春的惨烈,在阿拉基的眼中非常直接。

    安迪这个人物的塑造,有一种颓废之美,扮演安迪的詹姆斯?杜万,无论是相貌、造型还是神态,和《我自己的爱达荷》中的里弗?菲尼克斯有些相似。不同的是,里弗?菲尼克斯扮演的迈克像是天使一般纯粹,而安迪却还有几分人间气息。他对着镜头表达自己的观点,还会接受伊恩的温柔。一个18岁的孩子最后为爱自杀,这让人慨叹青少年的早熟。他们在录像中表达的观点,岂不让人觉得,是社会教条的思想,把这些孩子揠苗助长了吗?帕特里夏在录像里表示自己想要个孩子,为此,她试图用言语证明自己的成熟,却显出了十足的幼稚。

    影片被分成了15个小段落,没有明确的标题,却又在半途中出现各种没有逻辑的字幕,穿插剪辑到任意的镜头中,让人摸不清头脑。其中几个细节的设计,带着黑色幽默。当安迪和伊恩第一次相遇的时候,他们一边聊天,看见旁边经过一个人牵着一个爬行的人;走到一个地方,又遇到一个女人大声咒骂;安迪最后一次找伊恩的时候,在伊恩的楼道遇见一个女人拖着一个男尸下楼。阿拉基似乎不愿意让观众真正陷入爱情的认同当中,于是用间离的方法打扰视线。对于安迪和其他少年来说,爱情都是无聊生活的调剂品,可是如果吃多了,就会命丧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