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残酷的青春(9)(2/2)
《春光乍泄》作者:范坡坡 2017-04-13 10:41
桑无法入睡,他躺在瑞米罗的怀抱里,他们紧紧相拥着。当他醒来,发现瑞米罗不在了,而是倒在了血泊里。伊桑清醒过来,又发现自己躺在瑞米罗的床上。
他抱着瑞米罗,说他梦到自己和瑞米罗一起回家拿东西了,他又反复问瑞米罗能否陪他回家。
瑞米罗抱着他,他又睡去了,醒来的时候,也许是又进入梦里的时候,梦似乎继续着,早上后母,收拾好后,开车离去,可是没想到,她报了警。警察的到来让伊桑非常害怕。瑞米罗挺身而出,保护了他,并且吃了一枪。
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在亦梦亦幻中,他与瑞米罗紧紧相拥在一起了。他们的爱无罪。
认同指数:★★★★
(通过一个极端化的契机,来展现同性恋少年与家庭的矛盾。但是在悬疑、惊悚的旗帜下面,显得有些涣散、力不从心。)
画外音
李孟熙创作这部影片时,也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同性恋的身份出自他本人的性取向;被继母扫地出门的经历,则是他的亲生小妹的故事。这部影片,创作于他的《漂流三部曲》之后,也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
伊桑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家庭。在李孟熙的眼中,这个身份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父亲是一个拜金无比的守财奴,还兼有保守、自私的特性;继母则像是白雪公主的后妈;已经死去的母亲,在伊桑的想象中,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温柔、美丽。虽然李孟熙认为影片的故事可以放在任何种族的家庭中,但是毋庸置疑,华裔身份并不只是一个没用的道具。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一些因素,也是美国式或者是放诸世界皆准的。伊桑的同性恋身份,必然让他面临一个认同过程,在车里与老男人的**、与瑞米罗的相爱……影片的一个情节是,伊桑一直在怀念他的母亲,回家也是为了拿走他母亲留下的项链。母爱的丢失与寻找,使伊桑的认同更加困难。
李孟熙认为自己给出的结尾是具有颠覆性的,因为他没有让主人公最终认同家庭。这也算是创作者的一种勇气。但是影片的中段,已经有了很多渲染,他们一起打电玩、聊天,直到最后父亲一个微笑又或许是没有表情的默许(演员的表演实在让人不能恭维),都还是泄露了李孟熙的某种期许。
尽管李孟熙偏爱某种类型,但是在《志同盗合》中的手法显得相当拙劣。“惊悚”气氛,只能用一些无聊的音乐来填充;所谓悬疑,只有一小段平行蒙太奇可以让人觉得有些紧张,除此之外,都让人觉得有些搞笑。要命的是演员的表演,要么平淡如水、无病呻吟,要么就极端地舞台剧化。整部影片都像是上世纪80年代已经落伍的香港类型片。李孟熙出生在香港,后来随父移民加拿大,留学美国,不知道是否移民之后就没有再看其他国家的电影。
算得上创新的,是影片“梦境”的结构。伊桑到底有没有真的回家拿东西,抑或是这只是出现在他的梦境里。李孟熙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认为观众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他自己认为是真实的,梦境只是电影的一种风格。
影片也适时渲染了伊桑和瑞米罗之间的感情,最后的一个吻之后,他们打开一扇门,门外是强烈的阳光。那也许是梦的出口吧,也是在这个家庭中挣扎的最终归宿。
他抱着瑞米罗,说他梦到自己和瑞米罗一起回家拿东西了,他又反复问瑞米罗能否陪他回家。
瑞米罗抱着他,他又睡去了,醒来的时候,也许是又进入梦里的时候,梦似乎继续着,早上后母,收拾好后,开车离去,可是没想到,她报了警。警察的到来让伊桑非常害怕。瑞米罗挺身而出,保护了他,并且吃了一枪。
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在亦梦亦幻中,他与瑞米罗紧紧相拥在一起了。他们的爱无罪。
认同指数:★★★★
(通过一个极端化的契机,来展现同性恋少年与家庭的矛盾。但是在悬疑、惊悚的旗帜下面,显得有些涣散、力不从心。)
画外音
李孟熙创作这部影片时,也是饱含着自己的感情的:同性恋的身份出自他本人的性取向;被继母扫地出门的经历,则是他的亲生小妹的故事。这部影片,创作于他的《漂流三部曲》之后,也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
伊桑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家庭。在李孟熙的眼中,这个身份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父亲是一个拜金无比的守财奴,还兼有保守、自私的特性;继母则像是白雪公主的后妈;已经死去的母亲,在伊桑的想象中,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母亲——温柔、美丽。虽然李孟熙认为影片的故事可以放在任何种族的家庭中,但是毋庸置疑,华裔身份并不只是一个没用的道具。
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一些因素,也是美国式或者是放诸世界皆准的。伊桑的同性恋身份,必然让他面临一个认同过程,在车里与老男人的**、与瑞米罗的相爱……影片的一个情节是,伊桑一直在怀念他的母亲,回家也是为了拿走他母亲留下的项链。母爱的丢失与寻找,使伊桑的认同更加困难。
李孟熙认为自己给出的结尾是具有颠覆性的,因为他没有让主人公最终认同家庭。这也算是创作者的一种勇气。但是影片的中段,已经有了很多渲染,他们一起打电玩、聊天,直到最后父亲一个微笑又或许是没有表情的默许(演员的表演实在让人不能恭维),都还是泄露了李孟熙的某种期许。
尽管李孟熙偏爱某种类型,但是在《志同盗合》中的手法显得相当拙劣。“惊悚”气氛,只能用一些无聊的音乐来填充;所谓悬疑,只有一小段平行蒙太奇可以让人觉得有些紧张,除此之外,都让人觉得有些搞笑。要命的是演员的表演,要么平淡如水、无病呻吟,要么就极端地舞台剧化。整部影片都像是上世纪80年代已经落伍的香港类型片。李孟熙出生在香港,后来随父移民加拿大,留学美国,不知道是否移民之后就没有再看其他国家的电影。
算得上创新的,是影片“梦境”的结构。伊桑到底有没有真的回家拿东西,抑或是这只是出现在他的梦境里。李孟熙在谈到这一点的时候,认为观众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他自己认为是真实的,梦境只是电影的一种风格。
影片也适时渲染了伊桑和瑞米罗之间的感情,最后的一个吻之后,他们打开一扇门,门外是强烈的阳光。那也许是梦的出口吧,也是在这个家庭中挣扎的最终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