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为何有三弄(2)
《锦瑟无端五十弦》作者:倾蓝紫 2017-04-13 11:13
梅花为何有三弄(2)
他做马官而不问马,他眼里只有竹,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就直接坐着肩舆径造竹下,吟啸良久。而此时主人早已洒扫施设,在厅事郑重坐着相待很久,始终不见他前来问候,主人很失望,满希望他出门时能来打个招呼,不想他竟直欲出门。主人实在受不了,便令左右闭门不让出。王徽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他总是这样眼里只有竹,因为这竹可以静而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也可以有情至一枝一叶总关情;亦可以有志而长听竹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还可以化成一支短笛,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竹笛在沧浪。
于此由竹而吟出的笛曲,让他见笛也如见那桓子野胸中的江湖,在此怀一笛而怀一江湖中,他可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而行听笛声吹彻,九万里尘埃。所以,才能于那一次相遇里拦得一曲《梅花三弄》。
此时的遇见,王徽之眼里依然不见人,桓子野亦是一样望不见人,两人都只见一笛一江湖。所以,对笛不言,因为言语不通,而后一人揣笛一人怀曲彼此如鱼相忘于江湖……
而此曲美又因开始时美结束得也美。美得又不多余,刚刚好。
开始的时候——
一个停泊在水边,一个行进在岸边。
而此时彼此遇见了彼此仰望的高山,一个成岸上的落花,一个成山下的流水。
所以一个冉冉花明岸,一个涓涓水绕山。
而结束的时候——
落花流水无言度,各自行了各自的路,没有一言,没有回首,而从此红尘路上再不相过问,只留下梅花暗落成经典。
——那时的人,总是懂得,遇见就好,不要相伴。
而这王徽之有一日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徽之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那时的人,亦是懂得,尽兴就好,不要纠缠。
所以正是这样的没有纠缠,就会结束得正好。
所以,成诗,亦是索共梅花一笑,相对两无言,风和日丽里,清溪绕吴山。
而此间默然无语的情,也当如那晁补之因多年不见忘年好友兼恩师的苏轼,因见苏轼诗里的落寞孤寂,也用诗相和成一首梅诗,叹自己对花无语的相思:“晨坐对花无酒温”,而从此以后两人再无诗往来。
喜欢这样子的相遇和分别,有些感动自己知道就好,有些思念自己承担就好。
而此曲美,还因这遇见的地点美。是在那南京的清溪上。后人已将青溪桥右边的萧家渡改名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做马官而不问马,他眼里只有竹,见一士大夫家有好竹,就直接坐着肩舆径造竹下,吟啸良久。而此时主人早已洒扫施设,在厅事郑重坐着相待很久,始终不见他前来问候,主人很失望,满希望他出门时能来打个招呼,不想他竟直欲出门。主人实在受不了,便令左右闭门不让出。王徽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他总是这样眼里只有竹,因为这竹可以静而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也可以有情至一枝一叶总关情;亦可以有志而长听竹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还可以化成一支短笛,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竹笛在沧浪。
于此由竹而吟出的笛曲,让他见笛也如见那桓子野胸中的江湖,在此怀一笛而怀一江湖中,他可坐看人间如掌,山河影、倒入琼杯,而行听笛声吹彻,九万里尘埃。所以,才能于那一次相遇里拦得一曲《梅花三弄》。
此时的遇见,王徽之眼里依然不见人,桓子野亦是一样望不见人,两人都只见一笛一江湖。所以,对笛不言,因为言语不通,而后一人揣笛一人怀曲彼此如鱼相忘于江湖……
而此曲美又因开始时美结束得也美。美得又不多余,刚刚好。
开始的时候——
一个停泊在水边,一个行进在岸边。
而此时彼此遇见了彼此仰望的高山,一个成岸上的落花,一个成山下的流水。
所以一个冉冉花明岸,一个涓涓水绕山。
而结束的时候——
落花流水无言度,各自行了各自的路,没有一言,没有回首,而从此红尘路上再不相过问,只留下梅花暗落成经典。
——那时的人,总是懂得,遇见就好,不要相伴。
而这王徽之有一日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徽之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那时的人,亦是懂得,尽兴就好,不要纠缠。
所以正是这样的没有纠缠,就会结束得正好。
所以,成诗,亦是索共梅花一笑,相对两无言,风和日丽里,清溪绕吴山。
而此间默然无语的情,也当如那晁补之因多年不见忘年好友兼恩师的苏轼,因见苏轼诗里的落寞孤寂,也用诗相和成一首梅诗,叹自己对花无语的相思:“晨坐对花无酒温”,而从此以后两人再无诗往来。
喜欢这样子的相遇和分别,有些感动自己知道就好,有些思念自己承担就好。
而此曲美,还因这遇见的地点美。是在那南京的清溪上。后人已将青溪桥右边的萧家渡改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