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从西方世界看癌症(2/2)
《绝处逢生》作者:许添盛 张雅真 2017-04-14 12:45
方更物质主义,在感官上更强调年轻、貌美、身材好。然而,第一,不是每个女性都有天使的脸庞、魔鬼的身材;第二,西方女性比东方女性更容易老化,年过三十身材更容易变胖走样,最重要的是,再貌美、身材好的女人终究会变老、变丑。那么,每个女人都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难怪这世界最赚钱的产业之一是减肥、美容、化妆品,及各式各样令人变漂亮、变年轻的产品。
当一个女人内在自我价值本来就不足了,而随着年龄变大,又渐渐被剔除在“年轻貌美,身材好”的主流价值之外,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痛苦,再加上这个女人本来个性就悲观,生活也过得不快乐,于是,癌细胞的形成就不足为奇了。
西方男性的困境
传统东方男性的角色是严肃,不擅言语及情感的表达,而新一代的父亲在养育孩子及家务的分担上,参与较多,也较能表达自身的感受。
我最记得一句西方的问候语:“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我不明白的是,万一我真的心情不好、身体欠安、害怕恐惧的时候,我该如何回答。
传统西方男性也许表达幽默,尽可能地积极正面,表现出一切都没有问题的样子。出于父母的教养,社会的习惯及自我的要求,他们努力给别人及这个世界一张笑脸,坚强勇敢及正面乐观。然而,令我觉得不舍的是,当他们觉得内心软弱的时候,可以坦然自我面对、自我接受,及显现给朋友看吗?
当他们内心有退缩、害怕、恐惧的情绪时,这些负面的情绪可以被父母、老师及同学接受吗?还是他必须掩盖起来,而持续的表现出一切都没有问题的样子?
当他们面临人生的低潮、事业的失败、工作的不如意时,会不会觉得自己是个“输家”,无法走出内心的自卑?有的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再和家人及朋友沟通;有的则持续的给别人一种“一切都没事”的假象,独自面对内心的失败及孤单。
西方家庭的亲子情感凝聚力是更薄弱的,尤其是当孩子离家求学、成家立业之后,孩子和父亲之间的情感交流就更少了,于是,一个男人的情感就更没有出口、内心也就更孤独了。
那么,在辅导西方男性的癌症患者上,我希望能更深入其内在心灵,帮助他面对及整合内在不敢面对、承认及表达的自己。我想大声的告诉他,他可以是“有问题的”,他可以是不OK的,他可以有懦弱、恐惧、害怕的情绪,他不需要为此而感到害羞或丢脸,也不用害怕别人及这个世界能不能接受他。我想告诉他,你不必做到“好、坚强、勇敢”才能被接受,“你”本来就是能被接受的。
希望透过这样深层的心理转化及内在心灵的整合,来帮助男性癌友尽快的恢复健康。
当一个女人内在自我价值本来就不足了,而随着年龄变大,又渐渐被剔除在“年轻貌美,身材好”的主流价值之外,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痛苦,再加上这个女人本来个性就悲观,生活也过得不快乐,于是,癌细胞的形成就不足为奇了。
西方男性的困境
传统东方男性的角色是严肃,不擅言语及情感的表达,而新一代的父亲在养育孩子及家务的分担上,参与较多,也较能表达自身的感受。
我最记得一句西方的问候语:“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我不明白的是,万一我真的心情不好、身体欠安、害怕恐惧的时候,我该如何回答。
传统西方男性也许表达幽默,尽可能地积极正面,表现出一切都没有问题的样子。出于父母的教养,社会的习惯及自我的要求,他们努力给别人及这个世界一张笑脸,坚强勇敢及正面乐观。然而,令我觉得不舍的是,当他们觉得内心软弱的时候,可以坦然自我面对、自我接受,及显现给朋友看吗?
当他们内心有退缩、害怕、恐惧的情绪时,这些负面的情绪可以被父母、老师及同学接受吗?还是他必须掩盖起来,而持续的表现出一切都没有问题的样子?
当他们面临人生的低潮、事业的失败、工作的不如意时,会不会觉得自己是个“输家”,无法走出内心的自卑?有的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再和家人及朋友沟通;有的则持续的给别人一种“一切都没事”的假象,独自面对内心的失败及孤单。
西方家庭的亲子情感凝聚力是更薄弱的,尤其是当孩子离家求学、成家立业之后,孩子和父亲之间的情感交流就更少了,于是,一个男人的情感就更没有出口、内心也就更孤独了。
那么,在辅导西方男性的癌症患者上,我希望能更深入其内在心灵,帮助他面对及整合内在不敢面对、承认及表达的自己。我想大声的告诉他,他可以是“有问题的”,他可以是不OK的,他可以有懦弱、恐惧、害怕的情绪,他不需要为此而感到害羞或丢脸,也不用害怕别人及这个世界能不能接受他。我想告诉他,你不必做到“好、坚强、勇敢”才能被接受,“你”本来就是能被接受的。
希望透过这样深层的心理转化及内在心灵的整合,来帮助男性癌友尽快的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