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3 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2)(2/2)
《世界上最美的情诗》作者:吴文智 2017-04-14 12:58
all see the cypress spread,
Immutable as my regret.
作品赏析
爱,人类永远的话题。诗人们也非常眷顾它,总是将其作为创作的主题。诗人将爱比作坟墓,但即使爱意味着死亡,诗人还是在爱的坟墓旁放满了玫瑰,这是对爱的忠贞,对爱的执著!面对不堪一击的爱,即使玫瑰凋谢,但夕阳依然夕照,松枝依然苍劲,就像诗人的爱一样,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美国] 艾米莉?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
作者简介
艾米莉?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国女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25岁起弃绝社交,女尼似的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30年,留下诗稿1700余首;生前只发表过7首,其余的都是在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
狄更生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她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那我不愿记住什么。
如果忘却就是记住,
那么,我与忘却已没有距离。
如果思念是一种愉悦,
如果哀悼是一种欢乐,
那么,手指该是多么愉快,
因为今天它们已把这些收集!
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Then I remember not.
And if forgetting, recollecting,
How near I had forgot.
And if to miss, were merry,
And to mourn, were gay,
How very blithe the fingers
That gathered this, Today!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似是而非的修辞法。乍一看,“如果记住就是忘却”以及“如果忘却就是记住”同时在一个诗节中出现,有点不知所云。但如果我们将它放在爱情的主题之下,我们就能明白原来诗人在表达她矛盾重重的心理。再将这种心理与第二诗节联系起来,诗人的主旨就明确了:她的爱情得到的只是“思念”和“哀悼”!这种似是而非的修辞法的运用,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使得诗歌形神合一。
安娜贝尔?利
Annabel Lee
[美国] 爱德加?爱伦?坡 Edgar Allan Poe
作者简介
爱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美国文学史上的“鬼才”。他命运十分坎坷,贫病交加,患有神经衰弱症。
他的著作有诗集《帖木儿》《艾尔?阿拉夫》《诗集》,诗中大多是古怪、病态的形象,气氛诡谲而神秘,处处表现出对世俗的反抗。他认为诗应该以美为目标,写诗应该严格遵守格律。文艺既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是作家内心世界的抒发,而是一种所谓“纯艺术”,为了创造某种“预定的气氛”而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对象征派诗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尊为唯美主义和现代派诗歌的开山鼻祖。
很久很久以前,
在海边的一个国度里
住着一位或许你也认识的少女,
她叫安娜贝尔?利。
她单纯天真地活着,
只愿与我相爱,长相厮守。
那时,我们还只是孩子,
Immutable as my regret.
作品赏析
爱,人类永远的话题。诗人们也非常眷顾它,总是将其作为创作的主题。诗人将爱比作坟墓,但即使爱意味着死亡,诗人还是在爱的坟墓旁放满了玫瑰,这是对爱的忠贞,对爱的执著!面对不堪一击的爱,即使玫瑰凋谢,但夕阳依然夕照,松枝依然苍劲,就像诗人的爱一样,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美国] 艾米莉?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
作者简介
艾米莉?狄更生 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国女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25岁起弃绝社交,女尼似的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30年,留下诗稿1700余首;生前只发表过7首,其余的都是在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
狄更生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她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那我不愿记住什么。
如果忘却就是记住,
那么,我与忘却已没有距离。
如果思念是一种愉悦,
如果哀悼是一种欢乐,
那么,手指该是多么愉快,
因为今天它们已把这些收集!
If recollecting were forgetting,
Then I remember not.
And if forgetting, recollecting,
How near I had forgot.
And if to miss, were merry,
And to mourn, were gay,
How very blithe the fingers
That gathered this, Today!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是采用了似是而非的修辞法。乍一看,“如果记住就是忘却”以及“如果忘却就是记住”同时在一个诗节中出现,有点不知所云。但如果我们将它放在爱情的主题之下,我们就能明白原来诗人在表达她矛盾重重的心理。再将这种心理与第二诗节联系起来,诗人的主旨就明确了:她的爱情得到的只是“思念”和“哀悼”!这种似是而非的修辞法的运用,逼真地写出了诗人的心境,使得诗歌形神合一。
安娜贝尔?利
Annabel Lee
[美国] 爱德加?爱伦?坡 Edgar Allan Poe
作者简介
爱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 (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批评家,美国文学史上的“鬼才”。他命运十分坎坷,贫病交加,患有神经衰弱症。
他的著作有诗集《帖木儿》《艾尔?阿拉夫》《诗集》,诗中大多是古怪、病态的形象,气氛诡谲而神秘,处处表现出对世俗的反抗。他认为诗应该以美为目标,写诗应该严格遵守格律。文艺既不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是作家内心世界的抒发,而是一种所谓“纯艺术”,为了创造某种“预定的气氛”而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对象征派诗人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尊为唯美主义和现代派诗歌的开山鼻祖。
很久很久以前,
在海边的一个国度里
住着一位或许你也认识的少女,
她叫安娜贝尔?利。
她单纯天真地活着,
只愿与我相爱,长相厮守。
那时,我们还只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