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让往事随风(7)(2/2)
《世界上最美的情诗》作者:吴文智 2017-04-14 12:58
To Eva
[美国]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作者简介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家、诗人,先验主义(transcedentalism)作家的代表。生于波士顿的一个牧师家庭。爱默生18岁毕业于哈佛大学,然后在波士顿女子学校执教。他于1829年成为波士顿第尔教堂的教士,1832年脱离教会,到欧洲游历,结识了兰多、柯勒律治、卡莱尔、华兹华斯,深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德国唯心主义(idealism)哲学的影响。爱默生在其著作和演讲中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道德修养,提倡接近大自然,认为伟大人物是“卓越灵魂”的化身,主张建立反映本国生活特点的民族文学,并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批评资本主义社会,要求进行温和的社会改革。晚年思想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作品有《论文集》《代表人物》和《英国人的性格》以及《诗选》《日记》《书信》等。
噢,美丽而端庄的姑娘,
你的双眸在那高空被点亮
这同样的火把也照亮了我的双眼;
于是,
当你的柔情将我的意志征服,
我不得不将之看做是神圣的抚慰。
噢!我的心上人啊,
请让我心胸坦荡地将你凝视;
那警戒的哨兵不足以惧,
他们的目光愈禁止
那闪动在她的眼睑下,炙热的贞洁,
摇曳的火光,愈透露出姑娘的神圣。
O fair and stately maid, whose eyes
Were kindled in the upper skies
At the same torch that lighted mine;
For so I must interpret still
Thy sweet dominion o’er my will,
A sympathy divine.
Ah! Let me blameless gaze upon
Features that seem at heart my own;
Nor fear those watchful sentinels,
Who charm the more their glance forbids
Chaste-glowing, underneath their lids,
With fire that draws while it repels.
作品赏析
诗人描写了一位神圣美丽的姑娘,彻底征服了“我”。姑娘明亮的双眸照亮了“我”的双眼,她的柔情征服了“我”的意志。而姑娘与警戒的哨兵的比较,更能体现出姑娘的柔情和神圣。本诗篇章短小,内容简单,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姑娘的特点!
找出失去的一天
Count That Day Lost
[英国] 乔治?艾略特 George Eliot
作者简介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1819-1880),英国女小说家。原名玛丽?安?埃文斯。代表作《织工马南》《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奇》。1819年11月22日出生于沃里克郡奇尔弗斯科顿附近的乡村。父亲年轻时当过木匠,后来是庄园主的代理人,政治观点保守。艾略特于1828年至1835年先后在两所女子寄宿学校就读,笃信福音教,热衷于慈善事业。她会法语、意大利语等多种外语,熟悉《圣经》和大量宗教、文学著作,并涉猎天文、地质、数学、昆虫等各类科学。1836年母亲去世,她辍学为父亲管家。1841年随父迁居考文垂,结识了自由思想家、缎带商查尔斯?布雷一家及布雷的姻亲海纳尔一家。查尔斯?海纳尔的著作《基督教起源的调查》(1838)很快地转变了她的宗教信仰。1842年初她宣布不再去教堂,不信上帝,但她仍深切理解、同情一切虔诚的宗教感情,这也成了她作品的基调。
[美国]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
作者简介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美国散文家、诗人,先验主义(transcedentalism)作家的代表。生于波士顿的一个牧师家庭。爱默生18岁毕业于哈佛大学,然后在波士顿女子学校执教。他于1829年成为波士顿第尔教堂的教士,1832年脱离教会,到欧洲游历,结识了兰多、柯勒律治、卡莱尔、华兹华斯,深受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和德国唯心主义(idealism)哲学的影响。爱默生在其著作和演讲中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道德修养,提倡接近大自然,认为伟大人物是“卓越灵魂”的化身,主张建立反映本国生活特点的民族文学,并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批评资本主义社会,要求进行温和的社会改革。晚年思想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作品有《论文集》《代表人物》和《英国人的性格》以及《诗选》《日记》《书信》等。
噢,美丽而端庄的姑娘,
你的双眸在那高空被点亮
这同样的火把也照亮了我的双眼;
于是,
当你的柔情将我的意志征服,
我不得不将之看做是神圣的抚慰。
噢!我的心上人啊,
请让我心胸坦荡地将你凝视;
那警戒的哨兵不足以惧,
他们的目光愈禁止
那闪动在她的眼睑下,炙热的贞洁,
摇曳的火光,愈透露出姑娘的神圣。
O fair and stately maid, whose eyes
Were kindled in the upper skies
At the same torch that lighted mine;
For so I must interpret still
Thy sweet dominion o’er my will,
A sympathy divine.
Ah! Let me blameless gaze upon
Features that seem at heart my own;
Nor fear those watchful sentinels,
Who charm the more their glance forbids
Chaste-glowing, underneath their lids,
With fire that draws while it repels.
作品赏析
诗人描写了一位神圣美丽的姑娘,彻底征服了“我”。姑娘明亮的双眸照亮了“我”的双眼,她的柔情征服了“我”的意志。而姑娘与警戒的哨兵的比较,更能体现出姑娘的柔情和神圣。本诗篇章短小,内容简单,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姑娘的特点!
找出失去的一天
Count That Day Lost
[英国] 乔治?艾略特 George Eliot
作者简介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1819-1880),英国女小说家。原名玛丽?安?埃文斯。代表作《织工马南》《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奇》。1819年11月22日出生于沃里克郡奇尔弗斯科顿附近的乡村。父亲年轻时当过木匠,后来是庄园主的代理人,政治观点保守。艾略特于1828年至1835年先后在两所女子寄宿学校就读,笃信福音教,热衷于慈善事业。她会法语、意大利语等多种外语,熟悉《圣经》和大量宗教、文学著作,并涉猎天文、地质、数学、昆虫等各类科学。1836年母亲去世,她辍学为父亲管家。1841年随父迁居考文垂,结识了自由思想家、缎带商查尔斯?布雷一家及布雷的姻亲海纳尔一家。查尔斯?海纳尔的著作《基督教起源的调查》(1838)很快地转变了她的宗教信仰。1842年初她宣布不再去教堂,不信上帝,但她仍深切理解、同情一切虔诚的宗教感情,这也成了她作品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