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不传之秘章节目录 > 62.尾声(2)(2)

62.尾声(2)(2)(2/2)

不传之秘作者:李德红 2017-04-14 13:49
?假令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一藏不再伤,故言七传者死也。间藏者,传其所生也。假令心病传脾、脾传肺、肺传肾、肾传肝、肝传心,是子母相传,竟而复始,如环之无端,故曰生也。”

    这一段,传统的理解是将之作为疾病预后的指导,认为相生传变的疾病预后佳,相克传变的疾病预后不良。但如是以生死论阴阳,那么这段话也明显提示了相生、相克中的阴阳关系。

    《难经·第六十一难》道:“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这句明示了五味致病的可能性。

    《素问·玉机真藏论》道:“五藏有病,各传其所胜。”则提示了五脏病相克传变的规律。而《难经·第七十七难》道:“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气之邪……”也有相同的明示。

    《难经·第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这一句,是中医最基本的制方要诀。其他的还有《难经·第七十五难》的东方实西方虚,而治以泻南方补北方的治则。

    而《难经·第五十八难》即有伤寒的概念及相关治疗理论。

    如上所述,在中医理论的起源之本《内经》《难经》上,对于阴阳学说、临床疾病传变以及制方用药上,都有着明确的理论指示,并不存在重大缺陷的问题。不过由于朝代更迭、战火绵延,以至于到仲景时代,这些理论指导在理解与运用上就开始存在缺陷了,仲景有感于族人宗亲受病所苦,而发《伤寒杂病论》就是一明证。而仲景之后的医家未能明了张仲景的苦心孤诣,学《伤寒》者,拘于经方的条文与方药,而将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的关键东西遗失了,乃至有张元素的粗糙的五脏五味补泻法以及被现代称之为“时方派”的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