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三国的碎屑章节目录 > 三国的碎屑 言论第十一 (4)

三国的碎屑 言论第十一 (4)

三国的碎屑作者:李异鸣 2017-04-18 18:46
    三国的碎屑 言论第十一(4)

    刘备征吴时,有人向他报告:“老将黄忠,引五六人投东吴去了。”刘备听后笑着说:“黄汉升(黄忠字)非反叛之人也。”

    吴夷陵大战前夕,诸葛瑾请求去蜀求和,张昭向孙权吹风说,诸葛瑾是借故入蜀,必不回还。孙权追述了诸葛瑾过去的言行,驳斥说:“今日岂肯降蜀乎?孤与子瑜(诸葛瑾字)可谓神交,非外言所得间也。”

    在东吴做过十九年丞相的顾雍,说话不多,但举止得当。为此,孙权曾感叹说:“顾君不言,言必有中。”

    曹操讲:“大丈夫以信义为重。”

    吴将程普自恃资深功大,起初瞧不起周瑜,甚至“数凌侮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终于感动了程普。程普以后非常敬重和钦服周瑜,告诉别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刘备被东吴的陆逊一把火烧得逃回白帝城,七十万大军尽数化为灰烬,又气又急又羞,得了重病,自知不起,于是把诸葛亮叫到榻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刘备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卿父德薄,不足效也。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怠!勿忘!卿兄弟更求闻达。至嘱!至嘱!”

    刘备对诸葛亮说:“朕观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刘备嘱咐赵云道:“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赵云泣拜道:“臣敢不效犬马之劳!”

    刘备于夷陵之战大败,黄权因道路隔绝,无法回蜀,只得率部投降魏国。蜀国司法官向刘备提出要问罪黄权的家属,刘备说:“是朕负权,非权负朕也,何必罪其家属。”时有细作人自蜀中来,说蜀主将黄权家属尽皆诛戮。黄权说:“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刘备亡,邓芝第一次出使吴国,孙权对他说:“孤诚原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邓芝回答道:“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邓芝第二次赴吴,孙权对邓芝说:“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邓芝回答道:“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孙权写信给诸葛亮赞扬邓芝道:“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曹丕已死,曹睿即位,封司马懿提督雍、凉等处兵马。诸葛亮大惊曰:“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之大患。”

    诸葛亮对刘禅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