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碎屑 言论第十一 (4)(2/2)
《三国的碎屑》作者:李异鸣 2017-04-18 18:46
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五出祁山时,接受长史杨仪的建议,把军队分为两部分,决定“限一百日为期,循环相转”,打算以此减少粮草需求,保持军队锐气,坚持北伐中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当第一批军队已经到期时,突然出现了严重敌情:魏将孙礼“引雍、凉人马二十万来助战”,司马懿亲自点兵来攻,这时新军未到,老兵中的一半正准备收拾起程,杨仪建议暂时留下老兵。待新兵到后,再行替换。诸葛亮态度坚决地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言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
诸葛亮欲治马谡失街亭之罪,参军蒋琬对孔明说:“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道:“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
诸葛亮北伐时,蒋琬坐镇后方。诸葛亮常说:“蒋公琰忠心耿耿,是辅佐王业的合格人选。”又对后主刘禅说:“微臣我效命在外,如有不测,宜以后事托付蒋琬。”
诸葛亮围困司马懿于上方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诸葛亮长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劝其大可不必,他泣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诸葛亮临死时说:“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后来果然被邓艾偷袭成功。
诸葛亮死,司马懿仰天长叹道:“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邓艾为人口吃,每奏事必称“艾、艾”。司马懿开玩笑地对他说:“卿称艾艾,当有几艾?”邓艾应声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蜀汉向朗遗言告诫儿子说:“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又说:“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曹睿临终托孤,他执司马懿之手说:“昔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刘禅托孤于诸葛孔明,孔明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偏邦尚然如此,何况大国乎?朕幼子曹芳,年才八岁,不堪掌理社稷。幸太尉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无负朕心!”时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不放。曹睿说:“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恋之情!”
诸葛瞻中箭身亡,其子诸葛尚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张遵谏曰:“小将军勿得轻出。”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
邓艾偷袭阴平,突至成都,朝廷混乱,刘禅听从谯周之策出降,北地王刘谌大怒道:“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刘禅不听。刘谌到昭烈庙哭祭刘备,后杀死妻儿,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诸葛亮五出祁山时,接受长史杨仪的建议,把军队分为两部分,决定“限一百日为期,循环相转”,打算以此减少粮草需求,保持军队锐气,坚持北伐中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当第一批军队已经到期时,突然出现了严重敌情:魏将孙礼“引雍、凉人马二十万来助战”,司马懿亲自点兵来攻,这时新军未到,老兵中的一半正准备收拾起程,杨仪建议暂时留下老兵。待新兵到后,再行替换。诸葛亮态度坚决地说:“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言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
诸葛亮欲治马谡失街亭之罪,参军蒋琬对孔明说:“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道:“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
诸葛亮北伐时,蒋琬坐镇后方。诸葛亮常说:“蒋公琰忠心耿耿,是辅佐王业的合格人选。”又对后主刘禅说:“微臣我效命在外,如有不测,宜以后事托付蒋琬。”
诸葛亮围困司马懿于上方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诸葛亮长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人劝其大可不必,他泣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诸葛亮临死时说:“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后来果然被邓艾偷袭成功。
诸葛亮死,司马懿仰天长叹道:“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
邓艾为人口吃,每奏事必称“艾、艾”。司马懿开玩笑地对他说:“卿称艾艾,当有几艾?”邓艾应声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蜀汉向朗遗言告诫儿子说:“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又说:“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曹睿临终托孤,他执司马懿之手说:“昔刘玄德在白帝城病危,以幼子刘禅托孤于诸葛孔明,孔明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偏邦尚然如此,何况大国乎?朕幼子曹芳,年才八岁,不堪掌理社稷。幸太尉及宗兄元勋旧臣,竭力相辅,无负朕心!”时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不放。曹睿说:“太尉勿忘幼子今日相恋之情!”
诸葛瞻中箭身亡,其子诸葛尚见父死于军中,勃然大怒,遂披挂上马。张遵谏曰:“小将军勿得轻出。”尚叹曰:“吾父子祖孙,荷国厚恩,今父既死于敌,我何用生为!”
邓艾偷袭阴平,突至成都,朝廷混乱,刘禅听从谯周之策出降,北地王刘谌大怒道:“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刘禅不听。刘谌到昭烈庙哭祭刘备,后杀死妻儿,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