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碎屑 杂谈第十二(1)
《三国的碎屑》作者:李异鸣 2017-04-18 18:46
三国的碎屑 杂谈第十二(1)
杂谈第十二
所谓三国,指的是曹操开创的魏国、刘备开创的蜀国以及孙权所开创的吴国。一般认为,“三国时期”是从建安元年起算。以这一年作标志的原因是,曹操将东汉的末代皇帝据为己有,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东汉末年,政治**不堪,社会飘摇动荡,百姓朝不保夕。适时,河北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利用替人治病的幌子招揽教众。汉灵帝中年(184),太平道率徒众起义,他们头裹黄巾,称黄巾军,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共数十万人,活动于冀州、南阳等地,史称“黄巾起义”。
太平道尊奉教祖张角为“大贤良师”。在举兵之际,张角自称为“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则分别被授予“地公将军”及“人公将军”的称号。此外,他们将宇宙的运行称为“才”,而所谓的三才便是“天、地、人”。张氏兄弟三人的称号由来便是在将军名衔之上冠以此三才。
貂蝉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能歌善舞,色伎俱佳。她的美素有“闭月”之称。有野史记载,貂蝉姓霍,没有名字,与名将关羽是同乡,美丽无双,人才出众,因而被选入宫中。她在宫中担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因此被叫作“貂蝉”官。因为“十常侍”之乱,貂蝉避难出宫,被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
关于貂蝉的结局,有传说是: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中国西行取经的第一人是三国魏时的僧人朱士行。他早期出家,一心研习佛法经典。有一次他在洛阳讲解《道行般若经》,由于译本晦涩难解,讲者和听者都大受其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士行决定西行寻找真经原本。他从长安出发,到达当时大乘经经典集中地于阗(今新疆和田),抄得《放光般若经》梵文40章,遣弟子送回洛阳,自己在八十岁上死于于阗。
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著。
服食五石散养生在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杂谈第十二
所谓三国,指的是曹操开创的魏国、刘备开创的蜀国以及孙权所开创的吴国。一般认为,“三国时期”是从建安元年起算。以这一年作标志的原因是,曹操将东汉的末代皇帝据为己有,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东汉末年,政治**不堪,社会飘摇动荡,百姓朝不保夕。适时,河北巨鹿人张角创立太平道,利用替人治病的幌子招揽教众。汉灵帝中年(184),太平道率徒众起义,他们头裹黄巾,称黄巾军,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共数十万人,活动于冀州、南阳等地,史称“黄巾起义”。
太平道尊奉教祖张角为“大贤良师”。在举兵之际,张角自称为“天公将军”,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则分别被授予“地公将军”及“人公将军”的称号。此外,他们将宇宙的运行称为“才”,而所谓的三才便是“天、地、人”。张氏兄弟三人的称号由来便是在将军名衔之上冠以此三才。
貂蝉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能歌善舞,色伎俱佳。她的美素有“闭月”之称。有野史记载,貂蝉姓霍,没有名字,与名将关羽是同乡,美丽无双,人才出众,因而被选入宫中。她在宫中担任管理宫中头饰、冠冕的女官,因此被叫作“貂蝉”官。因为“十常侍”之乱,貂蝉避难出宫,被司徒王允收留并认为义女,方才成就了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的壮举。
关于貂蝉的结局,有传说是: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中国西行取经的第一人是三国魏时的僧人朱士行。他早期出家,一心研习佛法经典。有一次他在洛阳讲解《道行般若经》,由于译本晦涩难解,讲者和听者都大受其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士行决定西行寻找真经原本。他从长安出发,到达当时大乘经经典集中地于阗(今新疆和田),抄得《放光般若经》梵文40章,遣弟子送回洛阳,自己在八十岁上死于于阗。
魏文帝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专著。
服食五石散养生在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