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三国的碎屑章节目录 > 三国的碎屑 杂谈第十二(3)

三国的碎屑 杂谈第十二(3)

三国的碎屑作者:李异鸣 2017-04-18 18:46
    三国的碎屑 杂谈第十二(3)

    公元243年,扶南国王范旃(zhan读毡)曾派使者送来一个乐队。孙权专门在皇宫附近造了一座“扶南乐署”,请他们把扶南优美的歌舞教给东吴的宫女。这时,大秦国(即东罗马)商人秦论也经由印度支那半岛来到东吴,在建业住了七八年后才回国。

    西域的佛教徒康僧会曾在建业长期从事传教活动,孙权于公元247年特地为他造了一座“建初寺”,地点就在最繁华的大市之后,所以也叫“大市寺”,这是江东地区有明确纪年的第一座佛寺。

    孙权曾为著名的道教徒葛玄在方山建立了一座“洞玄观”,这是江东最早的道教寺观。

    东吴亡国以后,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左思曾经在他的名著《三都赋》中,对吴都建业作了详细的描述。据说这部《三都赋》刚刚写成,西晋首都洛阳的豪富之家立即争相传抄,以致市场上的纸价突然上涨数倍。这就是“洛阳纸贵”这一成语的由来。

    曹操生于桓帝永寿元年,比刘备早生六年,比孙权和诸葛亮早生二十六年,比以后掌握在他手中的天子汉献帝早生二十四年。他出生在一个非常有权势而且富裕的家庭,祖父曹腾是历事四朝的权宦,桓帝时为中常侍太长秋,封费廷侯。父亲曹嵩在灵帝时做大司农和大鸿胪。据传曹嵩的本姓是夏侯,所以曹操与夏侯悖是堂兄弟。曹操这一本家世,富贵固然说得上富贵了,但他出身太监之后,在东汉自光武与明章二帝以来提倡气节和学术风气弥漫之下,是属于浊流人家而不被社会尊重的。

    曹操终其世也没有面南背北,称孤道寡。建安二十四年时,东吴吕蒙袭江陵,关羽身亡,曹操的心腹之患消除,孙权上表称臣,并劝曹操正位称帝,以顺舆情。曹操看了孙权劝进表说:“他这是害我啊!”陈群当即奏称:“汉祚已终,殿下正位,何用怀疑?”曹操说:“若大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曹操为什么不敢篡汉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曹操是受东汉名教观念的拘束,尚有顾忌,所以到六十六岁时,在洛阳头风病发而死,只好让一世霸业成空。

    许昌,三国时期的魏都。源起于三国枭雄曹操的“魏基昌于许”,许昌因此而得名。

    魏晋时的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曹操由于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不为名士所尊重。曹操杀戮讥议自己的名士边让时,引起了兖州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在讨曹檄文中曾辱骂曹操是“赘阉遗丑”。

    袁绍觅得一块充满危险象征的玉印,有次在和曹操同席的时候,他偷偷撞了下曹操肘部,装出非常体己的样子,向曹操出示了这块宝贝。据说,曹操对袁绍正式生出厌恶之心,即始于对这块玉印的一瞥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