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旅行家
《历史竟可这样读Ⅰ》作者:老丝 2017-04-18 18:55
第十一章 旅行家
可是,周穆王并没有轻举妄动,他和纣的思路完全不一样。
在8.4节我们曾分析过,纣的第一个计划是爱情,第二个计划是削藩,第三个计划是洗心革面。也就是说,纣是个爱情至上者,可周穆王不是,虽然他的爱情传说更加曲折动人,荡气回肠。
周穆王明白一个道理,攘外必先安内。没有事业的男人,丘比特一定掩鼻而过。
周穆王现在面对的是他爸爸周昭王交给他的一个烂摊子,而现在想的却是他爷爷周康王的盛世。
一定要复兴。周穆王暗暗地立誓。
看了这么久历史我们该知道,复兴需要两个条迹其一,老板有明确的思路;其二,要能找到完美执行这个思路的大臣。
周穆王的复兴思路很简单,越简单才越有效。毕竟这是思路,而不是走路。
自上而下。
自上者,是要镇服大臣。因为他爸爸的糗事,大臣们看王的眼色都有些怪怪的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臣们私下传议道。
周穆王微笑,他找到了一个人。
伯囧。
伯囧一点都不囧,伯囧只是他的名字。事实上,他是一个很古板和严肃的人。
周穆王给他的使命就是,整顿天下礼制。伯囧明白,他需要在朝廷内宣起一股强烈的整风运动。
可是,伯囧现在束手无策。因为,他没有官职。
周穆王面对这个问题连眉头都没皱一下。问题太容易解决,没有官职,那我就为你临时创设一个不就得了。
就像现在要整风,就临时设立个整风运动委员会;要国庆阅兵,就临时成立个国庆阅兵总指挥部。
今古一脉。不过,今是从古抄的。所以,读史可以明理,此言不虚。
太仆。这就是伯囧的职称,也是由周穆王开创的一个全新官位。后世遂沿袭为陈法,代代设置。
不久后,大臣间的非议戛然而止。周穆王开始实施他的第二步计划。
而下。
而下者,是要由民强达至国富。
甫侯。
这是周穆王找到的第二个人,也是他新提拔的相国。
他问甫侯道:如何可令人民丰衣足食,国家繁荣昌盛?
甫侯道:劳动。
周穆王频频点头。虽然他这一生都是吊儿郎当,最不爱劳动,可是他却很清楚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未来的幸福灿烂,不论是哪朝哪代,莫不如此,而这绝不是在耍嘴皮子。
周穆王问道:如何才可令国人都尽心于劳动?
甫侯道:律法。
言简而意赅,这就是政治大虾的功力。
以法治国。我们可能都是在初中政治教科书上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词的。但事实上,它在原创是在3000年前。一个被后世赋予极度浪漫色彩的王和一个被后世忘得干干净净的大臣之间。
周穆王继续道:自帝舜创设五刑以来,世世莫不遵守,相国欲更替之?
甫侯道:不是。
周穆王奇道:那相国将以何法治国?
甫侯道:即以帝舜五刑之法。
周穆王哑然失笑道:原来相国并非有奇思妙想。
甫侯严肃地道:治国毫不需要奇思妙想。
周穆王忽然间沉默。
甫侯只好继续道:帝舜五刑之法的弊端在于执行。
周穆王惊道:执行?
甫侯道:是的。
周穆王道:愿闻其详。
甫侯道:五刑法虽明确,但却失于粗陋,难以一一照行。
周穆王恍然大悟。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一个国家,不能只有一部宪法。如只有一部宪法,你实在不知道闯红灯和耍流氓如何区别对待。
周穆王道:相国欲补添之?
甫侯点头。
周穆王想了想,突然问道:法治的原则是什么?
甫侯道:疑罪从轻。
周穆王再一次点头。
可以说,甫侯的法治认知应是中国现行法律的源头之一。要知道,在3000年前能提出“疑罪从轻”这一论断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我们用了3000年也才不过向前略跨了一小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周穆王并没有轻举妄动,他和纣的思路完全不一样。
在8.4节我们曾分析过,纣的第一个计划是爱情,第二个计划是削藩,第三个计划是洗心革面。也就是说,纣是个爱情至上者,可周穆王不是,虽然他的爱情传说更加曲折动人,荡气回肠。
周穆王明白一个道理,攘外必先安内。没有事业的男人,丘比特一定掩鼻而过。
周穆王现在面对的是他爸爸周昭王交给他的一个烂摊子,而现在想的却是他爷爷周康王的盛世。
一定要复兴。周穆王暗暗地立誓。
看了这么久历史我们该知道,复兴需要两个条迹其一,老板有明确的思路;其二,要能找到完美执行这个思路的大臣。
周穆王的复兴思路很简单,越简单才越有效。毕竟这是思路,而不是走路。
自上而下。
自上者,是要镇服大臣。因为他爸爸的糗事,大臣们看王的眼色都有些怪怪的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臣们私下传议道。
周穆王微笑,他找到了一个人。
伯囧。
伯囧一点都不囧,伯囧只是他的名字。事实上,他是一个很古板和严肃的人。
周穆王给他的使命就是,整顿天下礼制。伯囧明白,他需要在朝廷内宣起一股强烈的整风运动。
可是,伯囧现在束手无策。因为,他没有官职。
周穆王面对这个问题连眉头都没皱一下。问题太容易解决,没有官职,那我就为你临时创设一个不就得了。
就像现在要整风,就临时设立个整风运动委员会;要国庆阅兵,就临时成立个国庆阅兵总指挥部。
今古一脉。不过,今是从古抄的。所以,读史可以明理,此言不虚。
太仆。这就是伯囧的职称,也是由周穆王开创的一个全新官位。后世遂沿袭为陈法,代代设置。
不久后,大臣间的非议戛然而止。周穆王开始实施他的第二步计划。
而下。
而下者,是要由民强达至国富。
甫侯。
这是周穆王找到的第二个人,也是他新提拔的相国。
他问甫侯道:如何可令人民丰衣足食,国家繁荣昌盛?
甫侯道:劳动。
周穆王频频点头。虽然他这一生都是吊儿郎当,最不爱劳动,可是他却很清楚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未来的幸福灿烂,不论是哪朝哪代,莫不如此,而这绝不是在耍嘴皮子。
周穆王问道:如何才可令国人都尽心于劳动?
甫侯道:律法。
言简而意赅,这就是政治大虾的功力。
以法治国。我们可能都是在初中政治教科书上第一次接触到这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词的。但事实上,它在原创是在3000年前。一个被后世赋予极度浪漫色彩的王和一个被后世忘得干干净净的大臣之间。
周穆王继续道:自帝舜创设五刑以来,世世莫不遵守,相国欲更替之?
甫侯道:不是。
周穆王奇道:那相国将以何法治国?
甫侯道:即以帝舜五刑之法。
周穆王哑然失笑道:原来相国并非有奇思妙想。
甫侯严肃地道:治国毫不需要奇思妙想。
周穆王忽然间沉默。
甫侯只好继续道:帝舜五刑之法的弊端在于执行。
周穆王惊道:执行?
甫侯道:是的。
周穆王道:愿闻其详。
甫侯道:五刑法虽明确,但却失于粗陋,难以一一照行。
周穆王恍然大悟。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一个国家,不能只有一部宪法。如只有一部宪法,你实在不知道闯红灯和耍流氓如何区别对待。
周穆王道:相国欲补添之?
甫侯点头。
周穆王想了想,突然问道:法治的原则是什么?
甫侯道:疑罪从轻。
周穆王再一次点头。
可以说,甫侯的法治认知应是中国现行法律的源头之一。要知道,在3000年前能提出“疑罪从轻”这一论断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我们用了3000年也才不过向前略跨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