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列国,张仪说连横(2)(2/2)
《谋秦》作者:慕寒 2017-04-18 19:17
最后下令将张仪释放。
张仪趁机游说怀王道:“当今天下的强国,只有秦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一旦交战,就将势不两立。秦国现在据有巴蜀,大战船顺江而下,一日能行五百余里,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达杆关。杆关受到威胁,楚国的东部地区就很难保住,西部地区的黔中、巫郡就不再属于楚国。秦军如果出武关,楚国北部地区也会断送。楚国遭到秦国的进攻只在三个月以内,而楚国要想得到诸侯的援救却至少得半年,所以,楚国不与秦国亲善是不行的。再说,坐等弱国的援救而忽视秦国的威胁,这是极其愚蠢的做法。
“现在秦国和楚国接境连界,本来是地缘亲近的邻国。大王如果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将让秦国太子到楚国做人质,楚国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把秦国女子做大王的姬妾,进献居民万户的都邑作为汤沐邑,长久作为兄弟邻邦,永世互不攻伐。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一席话说得楚怀王连连点头称是,马上同意与秦和好。
张仪离开楚国,立即前往韩国,对韩王道:“韩国土地不到九百里,储粮不够吃两年,大王的士兵全部动员也不足三十万;秦国有武装士兵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韩国的军事力量怎能和秦国相比呢?
“大王如果不归顺秦国,秦国将出兵攻占宜阳,隔断韩国的上地,东进夺取成皋、荥阳,那么韩国国土将不属大王所有了。秦军阻塞成皋,隔断上地,大王的国土就被分割了。先归顺秦国最安全,不归顺秦国就危险。
“所以我替大王谋划,韩国应该帮助秦国。秦国所希望的莫过于削弱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韩国。这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而是它的地势是这样。如果大王向西归顺秦国,攻打楚国,秦王一定高兴。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韩王听从张仪的计策,立即表示与秦通好。张仪这才回到秦国,向秦惠文王禀报情况,秦惠文王念其功劳卓著,遂封其为武信君,并赐封给他五座城邑。
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连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联盟,使其力量削弱。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在整个秦惠文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仪趁机游说怀王道:“当今天下的强国,只有秦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一旦交战,就将势不两立。秦国现在据有巴蜀,大战船顺江而下,一日能行五百余里,用不了十天就可以到达杆关。杆关受到威胁,楚国的东部地区就很难保住,西部地区的黔中、巫郡就不再属于楚国。秦军如果出武关,楚国北部地区也会断送。楚国遭到秦国的进攻只在三个月以内,而楚国要想得到诸侯的援救却至少得半年,所以,楚国不与秦国亲善是不行的。再说,坐等弱国的援救而忽视秦国的威胁,这是极其愚蠢的做法。
“现在秦国和楚国接境连界,本来是地缘亲近的邻国。大王如果能听取我的意见。我将让秦国太子到楚国做人质,楚国太子到秦国做人质,把秦国女子做大王的姬妾,进献居民万户的都邑作为汤沐邑,长久作为兄弟邻邦,永世互不攻伐。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一席话说得楚怀王连连点头称是,马上同意与秦和好。
张仪离开楚国,立即前往韩国,对韩王道:“韩国土地不到九百里,储粮不够吃两年,大王的士兵全部动员也不足三十万;秦国有武装士兵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韩国的军事力量怎能和秦国相比呢?
“大王如果不归顺秦国,秦国将出兵攻占宜阳,隔断韩国的上地,东进夺取成皋、荥阳,那么韩国国土将不属大王所有了。秦军阻塞成皋,隔断上地,大王的国土就被分割了。先归顺秦国最安全,不归顺秦国就危险。
“所以我替大王谋划,韩国应该帮助秦国。秦国所希望的莫过于削弱楚国,而能够削弱楚国的莫过于韩国。这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而是它的地势是这样。如果大王向西归顺秦国,攻打楚国,秦王一定高兴。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
韩王听从张仪的计策,立即表示与秦通好。张仪这才回到秦国,向秦惠文王禀报情况,秦惠文王念其功劳卓著,遂封其为武信君,并赐封给他五座城邑。
从公元前328年开始,张仪运用连横之术,游说于魏、楚、韩等国之间,利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联盟,使其力量削弱。总的来说,他是以秦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在整个秦惠文王时期,他不仅使秦国在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为秦国的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