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秋风辞章节目录 > 第二十六章 良史是怎样炼成的(2)

第二十六章 良史是怎样炼成的(2)

秋风辞作者:乌角道人 2017-04-18 19:22
    第二十六章良史是怎样炼成的(2)

    无可奈何之下,他接受了屈辱的“腐刑”,这对于司马迁,是惹世人耻笑,污及先人的奇耻大辱。

    那么,他为什么不干脆引刀成一快,选择死刑呢?

    因为他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他尚有大事未了。司马迁要凭一己之力、残缺之体编撰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史书。这是司马家族历代先人的夙愿,也是司马迁此生必将完成的使命。

    使  命(下)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史官世家。

    早在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先祖就曾经担任传说中五帝之一颛顼的天官,研究天象,编撰史籍。自此世代相传,虽经沧海桑田,司马家族都坚守专业,没有改行。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这一辈,开始担任汉帝国太史令。

    司马谈是一个有想法、有理想的人。他认为,自春秋以来,诸候兼并,朝代更替,却一直没有一部严谨详实的史书流传(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现在天下一统,帝国兴盛,正当修史,填补这一段历史空白。

    司马谈的理想是,要修一部跨越千年、资料翔实、文辞优美、结构科学,自成一格的通史。

    他说干就干,着手编写史书,但甫一开始,就遇到巨大阻碍,无法继续。

    障碍来自两方面。

    一是硬件不硬,他手头掌握的历史资料严重欠缺;二是软件太软,司马谈在修史时深切感到自己的学识、才情完全达不到编一部伟大史书的要求。

    此事只有搁浅,但司马谈没有绝望,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的儿子司马迁身上。

    司马迁十岁,司马谈就亲自教他通读古代经典文献,年龄稍长,将他送至当世大儒董仲舒、经学家孔安国处学习经传、礼仪、文章,在名师指点下,司马迁的学识大进。

    司马迁二十岁,司马谈命他外出游学。司马迁用了足足两年的时间,踏遍帝国名山大川、探访名人故里、凭吊历史遗迹、搜集掌故轶事。经过此番游历,司马迁的体格更加健壮、胸襟更加宽广,眼界更加开阔。

    元封元年(前110年)司马谈随同刘彻赴泰山封禅,行至洛阳突然生病,竟至弥留,奄奄一息之际,他找人召来了正在长安的司马迁。

    拉着儿子的手,司马谈浑浊的眼晴泛出光彩:你知道,我这一世,最大的愿望,就是要编一部通史,现在我将死去,你一定要替我完成它(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司马迁俯首流泣,向老父郑重发誓承诺:我并不聪慧,但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利用您整理的史料,完成修史的任务,绝不敢辜负您的希望,有丝毫缺失(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司马谈微微一笑,当天溘然长逝。他知道,司马迁一定不会有负他的期望。

    他绝不会想到,司马迁完成这一使命的过程竟会如此艰难、曲折。

    司马谈死后的第三年(前108年),司马迁通过政府考察,子承父业,当上了太史令,当年,他利用司马谈留下的史料、参阅帝国档案、资料,开始独自修史。

    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