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秋风辞章节目录 > 第二十七章 秋风辞(2)

第二十七章 秋风辞(2)(2/2)

秋风辞作者:乌角道人 2017-04-18 19:22
了十四个月。

    刘彻眼见这个幺儿子居然和尧帝共享被孕十四个月的辉煌纪录,大为感概,认为刘弗陵小娃儿不同寻常,便将钩弋宫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这个看似随意的举动却引起很多人的猜疑。

    受刺激最大的是皇太子刘据。

    刘据暗自思量,“尧”是上古圣帝,老爹将这个新生的娃儿和“尧”帝相提并论,莫不是想废了自己,重新培养刘弗陵为帝国接班人?

    话说,刘弗陵出生这一年,刘据已经三十五岁了,被立太子已有二十八年。他从七岁起,就开始准备接班,所有的人都知道,刘据有朝一日将成为这个巨大帝国的君主。

    在别人看来,太子是多么幸运啊!他出生高贵、地位尊崇,更重要的是前途光明!

    且慢感慨!据我观察,“太子”其实是这世上最高危的岗位,充满不可预知的风险和变数。纵观中国历史,被打下宝座的“太子”不在少数,非正常死亡的“太子”也比比皆是。

    简单归纳一下,导致太子不能接班的大概有以下三种因素。

    一是兄弟相残。比较典型的是隋文帝杨坚的太子杨勇,他不幸摊上了工于心计的阴险老弟杨广。杨广通过不断地背后挑拔中伤,使老糊涂杨坚对杨勇翻脸,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杨勇最终被当上皇帝的弟弟杨广赐死;更惨的是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他眼看接班在即,却被急于抢班夺权的弟弟李世民射死在上班的途中,可称死得窝囊。

    二是父子相争。太子将要继承的是皇位,是至高的权力,而权力之争足以使父子亲情泯灭。通常的情况是,皇帝想晚些交权,太子要早点接班,矛盾于是激化。还是拿李世民说事,他立下的太子李承乾就是因为策划政变准备逼他交权而事败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