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秋风辞(3)
《秋风辞》作者:乌角道人 2017-04-18 19:22
第二十七章秋风辞(3)
三是仙寿不昌。太子要想不被杀、不被废,于是一边提心吊胆防兄弟,一边谦虚谨慎讨好父亲,还得兢兢业业办好父亲交办的公务。打掉牙往肚里咽、有牢骚不能对外人发,这是劳心劳力的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终于,太子积劳成疾,一命呜呼。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他没活过他的老爹,死在了太子岗位上。
现在,当了二十八年太子的刘据对“太子”这岗位的艰辛、危险深有感触,他隐隐感到,父亲刘彻对他已不再欣赏、信任,而朝中,有一双双阴险的眼睛在他背后冷冷地注视着他。
巫蛊奇案(三)
从史书记载来看,刘据是个好人,如果有幸接班的话,或许会是个不错的君主,他具备一个十分可贵的品质:宽仁。
刘彻是个闲不住的人,常常离开长安,四处乱逛,美其名曰“巡游”,他出游之后,便把国务工作,全权交给太子刘据处理。
一朝权在手的刘据,十分注重诉讼的判决,他通过审查认为,大部分刑事案件打击面太大、量刑太重,有的甚至是明显的冤狱,于是,对办案人员提出批评,责成办案官员或推倒重审,或直接减免罪刑。
如此行事,固然得到小民拥戴,却引发了大批酷吏的不安。
这些酷吏投刘彻所好,执法严苛,扬名立万的武功就是诬陷和滥杀。现在,他们看出,太子刘据不喜欢这个调调儿,他们忧虑,太子一旦接班,前景不妙。
成语“滥竽充数”的主角南郭先生在齐宣王时混得很好,到了齐湣王继位就混不下去,只好滚蛋。而酷吏们不甘心滚蛋,终于想出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搞垮太子刘据。
具体的手段是在皇帝刘彻处造谣中伤刘据,为此,他们买通了皇宫的侍从(黄门)苏文、常融等人,让他们时时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是仙寿不昌。太子要想不被杀、不被废,于是一边提心吊胆防兄弟,一边谦虚谨慎讨好父亲,还得兢兢业业办好父亲交办的公务。打掉牙往肚里咽、有牢骚不能对外人发,这是劳心劳力的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终于,太子积劳成疾,一命呜呼。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他没活过他的老爹,死在了太子岗位上。
现在,当了二十八年太子的刘据对“太子”这岗位的艰辛、危险深有感触,他隐隐感到,父亲刘彻对他已不再欣赏、信任,而朝中,有一双双阴险的眼睛在他背后冷冷地注视着他。
巫蛊奇案(三)
从史书记载来看,刘据是个好人,如果有幸接班的话,或许会是个不错的君主,他具备一个十分可贵的品质:宽仁。
刘彻是个闲不住的人,常常离开长安,四处乱逛,美其名曰“巡游”,他出游之后,便把国务工作,全权交给太子刘据处理。
一朝权在手的刘据,十分注重诉讼的判决,他通过审查认为,大部分刑事案件打击面太大、量刑太重,有的甚至是明显的冤狱,于是,对办案人员提出批评,责成办案官员或推倒重审,或直接减免罪刑。
如此行事,固然得到小民拥戴,却引发了大批酷吏的不安。
这些酷吏投刘彻所好,执法严苛,扬名立万的武功就是诬陷和滥杀。现在,他们看出,太子刘据不喜欢这个调调儿,他们忧虑,太子一旦接班,前景不妙。
成语“滥竽充数”的主角南郭先生在齐宣王时混得很好,到了齐湣王继位就混不下去,只好滚蛋。而酷吏们不甘心滚蛋,终于想出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搞垮太子刘据。
具体的手段是在皇帝刘彻处造谣中伤刘据,为此,他们买通了皇宫的侍从(黄门)苏文、常融等人,让他们时时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