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只手吧(3)(2/2)
《契丹人》作者:或跃在渊 2017-04-18 19:23
那一切就都无法挽回,阿保机的汉臣们,就要遭到血的清洗了。
如果说耶律倍是契丹帝国汉化的精神领袖,那作为二十一佐命元勋之一的康默记就是契丹帝国汉化的核心人物。这个人是耶律阿保机从降将中亲自提拔起来并委以重任的,代表了所有后归附阿保机的汉人势力。他和韩知古那种从六岁起就生活在契丹人中,早已严重契丹化了的汉人有本质不同。而这位爷最大的罪过,就是被阿保机任命为皇都夷离毕,手握依据法律裁决契丹贵族们生死的大权。就因为这个原因,康默记必须死,无论他是否支持耶律倍,他也注定要被打上“党附东丹王”的标签,住进自己刚刚修建好的太祖陵墓中。
不过,新生的契丹帝国已经离不开这些中原人了,契丹帝国中有许多中下级官员都跟老康差不多,是在阿保机上台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契丹帝国的。推倒耶律倍,杀掉老康以后,这些人必有狐悲之心。如果没有新的核心产生,这群人在恐惧的趋势下不一定能干出什么事来。
一年前决然率部归顺后唐的卢文进,已经给述律平皇后敲了警钟,述律平皇后必须要给这些人制造一个新的领袖出来,偏偏她手里没有人可用。
契丹帝国的汉臣里,跟述律平皇后关系最密切的是韩知古,但他从六岁起就被掠入契丹,是在契丹人中长大的,跟后附汉臣完全捏不到一起去。其次就是韩延徽,他的命是述律平皇后在阿保机面前保下来的,对述律平的忠诚不会有任何问题。这个人的能力也够用,辽世宗耶律阮在位的时候,他的官甚至当到了南府宰相。
可问题是,这位老韩的能耐主要在内政和谋略方面,打仗不是他的强项。即使他能替述律平统一杀剩下的汉臣思想,在百战立国的契丹帝国中,他也得不到契丹人的足够尊重。更不用提他本人身上早打上了鲜明的“后党”标签,汉臣们也不会买他的账。
综合考量之下,在葬礼上负责逼述律皇后剁掉自己一只手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重担,终于落到了赵思温的肩膀上:老赵是降将,对那些后归附的汉臣们来说,他是“自己人”;为人英勇善战,能够获得契丹贵族们的足够尊重;阿保机在世的时候他就立过大功,受到了阿保机相当的重视,提拔他也不会有阻力;最后一点最重要,他是耶律德光的部将。逼述律皇后剁手,救大家的性命,弥补了老赵所有条件中唯一一块短板:资历和威望略显不够。
就这样,代表传统契丹贵族利益的述律皇后,和代表汉化契丹贵族、契丹汉臣势力的耶律倍之间这一场激烈的冲突,在阿保机的葬礼上就已经分出胜负。汉化的中坚力量几乎被扫除一空,剩下的团结到了赵思温这个新树立起的标杆周围。耶律倍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母亲和兄弟们身边众叛亲离。不久之后的那次选举,只不过是在形势上确认一下述律皇后的这一伟大胜利而已。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虽然述律平皇后自以为得计,守旧的契丹贵族们额手相庆,但历史却一次又一次告诉大家伙儿,两个民族迎面撞车的时候,文明程度高、文化底蕴深的民族永远会给对方造成更深的影响。这种影响和战场上的、政治斗争中的胜负无关。这个道理,就好比大卡车迎面撞法拉利,死的可能是法拉利上的人,但赔钱赔得多的肯定是大卡车司机,又好比罗马吞并了希腊,最终罗马却希腊化了一样。
虽然契丹贵族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清扫帝国内部的汉人势力,但契丹帝国的汉化进程却根本无法阻止。新上台的耶律德光本人,其实也是个汉化的急先锋,因为他跟他死去的父亲一样,都想成为汉人的皇帝。
如果说耶律倍是契丹帝国汉化的精神领袖,那作为二十一佐命元勋之一的康默记就是契丹帝国汉化的核心人物。这个人是耶律阿保机从降将中亲自提拔起来并委以重任的,代表了所有后归附阿保机的汉人势力。他和韩知古那种从六岁起就生活在契丹人中,早已严重契丹化了的汉人有本质不同。而这位爷最大的罪过,就是被阿保机任命为皇都夷离毕,手握依据法律裁决契丹贵族们生死的大权。就因为这个原因,康默记必须死,无论他是否支持耶律倍,他也注定要被打上“党附东丹王”的标签,住进自己刚刚修建好的太祖陵墓中。
不过,新生的契丹帝国已经离不开这些中原人了,契丹帝国中有许多中下级官员都跟老康差不多,是在阿保机上台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契丹帝国的。推倒耶律倍,杀掉老康以后,这些人必有狐悲之心。如果没有新的核心产生,这群人在恐惧的趋势下不一定能干出什么事来。
一年前决然率部归顺后唐的卢文进,已经给述律平皇后敲了警钟,述律平皇后必须要给这些人制造一个新的领袖出来,偏偏她手里没有人可用。
契丹帝国的汉臣里,跟述律平皇后关系最密切的是韩知古,但他从六岁起就被掠入契丹,是在契丹人中长大的,跟后附汉臣完全捏不到一起去。其次就是韩延徽,他的命是述律平皇后在阿保机面前保下来的,对述律平的忠诚不会有任何问题。这个人的能力也够用,辽世宗耶律阮在位的时候,他的官甚至当到了南府宰相。
可问题是,这位老韩的能耐主要在内政和谋略方面,打仗不是他的强项。即使他能替述律平统一杀剩下的汉臣思想,在百战立国的契丹帝国中,他也得不到契丹人的足够尊重。更不用提他本人身上早打上了鲜明的“后党”标签,汉臣们也不会买他的账。
综合考量之下,在葬礼上负责逼述律皇后剁掉自己一只手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重担,终于落到了赵思温的肩膀上:老赵是降将,对那些后归附的汉臣们来说,他是“自己人”;为人英勇善战,能够获得契丹贵族们的足够尊重;阿保机在世的时候他就立过大功,受到了阿保机相当的重视,提拔他也不会有阻力;最后一点最重要,他是耶律德光的部将。逼述律皇后剁手,救大家的性命,弥补了老赵所有条件中唯一一块短板:资历和威望略显不够。
就这样,代表传统契丹贵族利益的述律皇后,和代表汉化契丹贵族、契丹汉臣势力的耶律倍之间这一场激烈的冲突,在阿保机的葬礼上就已经分出胜负。汉化的中坚力量几乎被扫除一空,剩下的团结到了赵思温这个新树立起的标杆周围。耶律倍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母亲和兄弟们身边众叛亲离。不久之后的那次选举,只不过是在形势上确认一下述律皇后的这一伟大胜利而已。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虽然述律平皇后自以为得计,守旧的契丹贵族们额手相庆,但历史却一次又一次告诉大家伙儿,两个民族迎面撞车的时候,文明程度高、文化底蕴深的民族永远会给对方造成更深的影响。这种影响和战场上的、政治斗争中的胜负无关。这个道理,就好比大卡车迎面撞法拉利,死的可能是法拉利上的人,但赔钱赔得多的肯定是大卡车司机,又好比罗马吞并了希腊,最终罗马却希腊化了一样。
虽然契丹贵族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清扫帝国内部的汉人势力,但契丹帝国的汉化进程却根本无法阻止。新上台的耶律德光本人,其实也是个汉化的急先锋,因为他跟他死去的父亲一样,都想成为汉人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