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并非天生就要当权臣(4)(2/2)
《历史的玄机》作者:常桦,岳卫平 2017-04-18 19:25
子兄弟,亦应斩;妻并孙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护军者,均应革退,各鞭一百,披甲当差。”康熙召鳌拜至,问其有何话说。鳌拜自知罪孽深重,希冀不死。他恳请康熙帝“看他为救他的祖父太宗留下的伤疤”。康熙看到鳌拜创伤,念其历事太宗、世祖,效力有年,战功颇著,不忍加诛,命革职,籍没拘禁;其子亦免死拘禁。同党内大臣班布尔善、尚书塞得本、阿思哈等多人处斩。鳌拜不久死在监狱中。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复念鳌拜战功卓著,追赠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弟巴哈孙苏赫袭爵。苏赫死,仍以鳌拜孙达福袭。雍正帝复赐鳌拜一等公,世袭罔替,加封曰“超武”。
鳌拜作为“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重要将领,尽心事主,始终不渝,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立其子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他为此与睿亲王多尔衮结下怨仇,在后者摄政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死。当年曾一起盟誓的黄旗大臣这时早已分化瓦解,改变初衷转而投靠多尔衮者(如谭泰)大获好处。故主皇太极既已去世,其子福临也得以即位,鳌拜此时完全可以为谋求个人利益而党附多尔衮,这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是司空见惯之事。但鳌拜面对如此险恶处境,却仍然不屈不挠,始终没有迎合多尔衮。就此而言,鳌拜作为清初一员骁将,其性格是耿直倔强、敢于抗争的。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对顺治也始终坚守臣节,称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臣。鳌拜乃一介赳赳武夫,不懂治国大道,而自从索尼死后,更是变本加厉,排除异己,严重威胁到皇权。他结党专权,私欲膨胀,扰乱了国政,败坏了朝纲。对于大清王朝来说,对于血气方刚的少年天子康熙来说,哪容得了他这般嚣张跋扈。鳌拜忠则忠矣,但其肆行暴政终致身亡,实在是咎由自取,也是他作为一个保守的骄恣权贵的悲剧。鳌拜的形象给人们留下的都是骄横跋扈、贪婪不法的奸恶形象,但他忠贞耿直这一面恐怕还是鲜为人知的。
鳌拜作为“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重要将领,尽心事主,始终不渝,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立其子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他为此与睿亲王多尔衮结下怨仇,在后者摄政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死。当年曾一起盟誓的黄旗大臣这时早已分化瓦解,改变初衷转而投靠多尔衮者(如谭泰)大获好处。故主皇太极既已去世,其子福临也得以即位,鳌拜此时完全可以为谋求个人利益而党附多尔衮,这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是司空见惯之事。但鳌拜面对如此险恶处境,却仍然不屈不挠,始终没有迎合多尔衮。就此而言,鳌拜作为清初一员骁将,其性格是耿直倔强、敢于抗争的。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对顺治也始终坚守臣节,称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臣。鳌拜乃一介赳赳武夫,不懂治国大道,而自从索尼死后,更是变本加厉,排除异己,严重威胁到皇权。他结党专权,私欲膨胀,扰乱了国政,败坏了朝纲。对于大清王朝来说,对于血气方刚的少年天子康熙来说,哪容得了他这般嚣张跋扈。鳌拜忠则忠矣,但其肆行暴政终致身亡,实在是咎由自取,也是他作为一个保守的骄恣权贵的悲剧。鳌拜的形象给人们留下的都是骄横跋扈、贪婪不法的奸恶形象,但他忠贞耿直这一面恐怕还是鲜为人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