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夭折了的速度(2)
《一寸河山一寸血2·华北风云》作者:关河五十州 2017-04-18 19:33
第二十七章 夭折了的速度(2)
既然早晚都是一刀,为什么我不先捅他一刀?
这一年多来,张治中一直都在不停地跟学生们探讨对日战略战术问题。
他说,我们对付日本人,一共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他打我,我不还手,比如“九一八”;第二个时期,他打我,我才还手,比如“一·二八”和长城抗战;第三个时期,我判断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这叫先发制人。
这当然与张治中对闪击战的认识大有关系,因为从理论上讲,闪击战就是奇袭战,实际上也就是先发制人。
张治中判断日本人要在上海动手,来自于两个迹象,一是“虹桥机场事件”,日军强闯飞机场被中国卫兵击毙;另外一个,则是日本海军第3舰队汇集于黄浦江及长江下游,上海风云突变。
这一切,几乎就是“一·二八”前形势的翻版。
由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张治中跟当年的蔡廷锴所处环境条件有了很大差异,后者的第19路军毕竟就驻在闸北,而张治中所能调动的德械师主力却全在苏、锡、常一带,离上海郊区都有很远一段路。
但是南京统帅部指令刚刚下达,张治中一夜之间便率87、88两个德械师开入了上海市区。
第二天早上,上海市民一觉醒来,竟然发现满大街都是头戴德式钢盔的正规部队,仿佛是从空而降一般,不由得个个惊喜交集。
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如此神速?
闪击战的第一个要素是速度。
中**队的机动效率向来很慢,张治中能一下子把分针拨到这么快,缘于他已将京沪线的火车和汽车都尽可能集中起来,集中装运,集中行动,速度想不快都不行。
速度有了,下面就要奇袭,张治中本定于8月13日拂晓以前展开攻击,乘日本海军陆战队还未回过神来,就来个一扫而空。可是关键时候,南京政府又突然犹豫起来。
犹豫是出于外交的考虑。
在上海的中立国提出了24小时调停建议,8月13日尚在24小时范围之内,所以蒋介石想再等一等。
8月14日,“八一三”淞沪会战才正式打响,此时离张治中进入上海市区已过去了整整两天。
就像张治中所分析的那样,日本人要打完华北才能顾上海,所以才没马上在上海重开一局。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虽然已做好输送日侨回国的准备,但请战报告一直未在米内海相那里得到批准。
张治中倘若能如期闪击,击他个措手不及是有可能的。
恰恰是两天的停顿,给了长谷川清以时间,使他得以从容部署防御。
德国人的闪击战后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希特勒以外交掩护战争,外交为次,战争为主,而当战争为外交所误,任何奇袭或高明战术都难以获得成功的可能。
不过由于当天出动的是孙元良第88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既然早晚都是一刀,为什么我不先捅他一刀?
这一年多来,张治中一直都在不停地跟学生们探讨对日战略战术问题。
他说,我们对付日本人,一共可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他打我,我不还手,比如“九一八”;第二个时期,他打我,我才还手,比如“一·二八”和长城抗战;第三个时期,我判断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这叫先发制人。
这当然与张治中对闪击战的认识大有关系,因为从理论上讲,闪击战就是奇袭战,实际上也就是先发制人。
张治中判断日本人要在上海动手,来自于两个迹象,一是“虹桥机场事件”,日军强闯飞机场被中国卫兵击毙;另外一个,则是日本海军第3舰队汇集于黄浦江及长江下游,上海风云突变。
这一切,几乎就是“一·二八”前形势的翻版。
由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张治中跟当年的蔡廷锴所处环境条件有了很大差异,后者的第19路军毕竟就驻在闸北,而张治中所能调动的德械师主力却全在苏、锡、常一带,离上海郊区都有很远一段路。
但是南京统帅部指令刚刚下达,张治中一夜之间便率87、88两个德械师开入了上海市区。
第二天早上,上海市民一觉醒来,竟然发现满大街都是头戴德式钢盔的正规部队,仿佛是从空而降一般,不由得个个惊喜交集。
他们从哪里来?为什么如此神速?
闪击战的第一个要素是速度。
中**队的机动效率向来很慢,张治中能一下子把分针拨到这么快,缘于他已将京沪线的火车和汽车都尽可能集中起来,集中装运,集中行动,速度想不快都不行。
速度有了,下面就要奇袭,张治中本定于8月13日拂晓以前展开攻击,乘日本海军陆战队还未回过神来,就来个一扫而空。可是关键时候,南京政府又突然犹豫起来。
犹豫是出于外交的考虑。
在上海的中立国提出了24小时调停建议,8月13日尚在24小时范围之内,所以蒋介石想再等一等。
8月14日,“八一三”淞沪会战才正式打响,此时离张治中进入上海市区已过去了整整两天。
就像张治中所分析的那样,日本人要打完华北才能顾上海,所以才没马上在上海重开一局。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虽然已做好输送日侨回国的准备,但请战报告一直未在米内海相那里得到批准。
张治中倘若能如期闪击,击他个措手不及是有可能的。
恰恰是两天的停顿,给了长谷川清以时间,使他得以从容部署防御。
德国人的闪击战后来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希特勒以外交掩护战争,外交为次,战争为主,而当战争为外交所误,任何奇袭或高明战术都难以获得成功的可能。
不过由于当天出动的是孙元良第88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