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走后门(1)
《一寸河山一寸血1·长城以北》作者:关河五十州 2017-04-18 19:42
第二十七章 走后门(1)
户口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29军面临着时时揭不开锅的难题,南京那边发下来的军饷少得可怜,根本就不够用。
萧振瀛一打听,明白了。
蒋介石给指标,那是纯粹出于“制奉”的现实考虑,他对宋哲元及其29军实际是暗中提防的。
过去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宋哲元曾多次担当急先锋,蒋介石对此始终耿耿于怀。萧振瀛首次进京时,他一直不愿松口,这也是原因之一。
看来还是得再跑一趟南京,否则29军的未来道路是难以走顺的。
宣传宋哲元的话如果出自萧振瀛之口,听在蒋介石耳朵里,只能起反效果,所以得由别人说。
萧振瀛最初想到的人是国舅爷宋子文。
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正是最当红的时候,在蒋介石那里很吃得开。如果能让他在蒋介石那里美言几句,不愁好事不成。
可是这条门路好是好,却进不去,甚至连宋子文的面都没有办法见着。
宋部长什么人,当年的顶级“海龟”,不仅仅是喝过洋墨水那么简单,人家喝的还是美国哈佛的墨水,平时走路都是鼻孔朝天,一不高兴,连蒋介石都不放在眼里。
别人跟他一说萧振瀛求见,他马上问:萧振瀛是谁?他留过英,去过美吗?知道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吗?
哦,都不知道,英语也不会说。那我怎么跟他交流?不见!
萧振瀛没有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敲另一个显贵的门——宋子文的姐夫、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
这一敲真的敲开了。
说起来,孔祥熙和西北军还有那么一点历史渊源。早在冯玉祥尚未脱离直系的时候,孙中山为了策反他,就把孔祥熙派到了冯玉祥身边。后来,冯玉祥加入“四兄弟”,孔祥熙和蒋介石又是亲戚关系,两人的往来自然比以前更加密切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之前,并不说明孔祥熙对萧振瀛一定留有什么印象,虽然萧振瀛上次来京,彼此又见过一面,但也早就不知抛到哪个九霄云外去了,毕竟对于前者来说,每天找蒋介石的人不知凡几,萧振瀛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过客而已。
但是印象是可以加深的,尤其是当对方拎着厚礼上门的时候。
29军穷得叮当响,最缺的就是钱,然而正所谓“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为了把门路走通,萧振瀛想方设法,又凑了钱,买了厚礼送给孔祥熙。
和阎锡山一样,孔某人一向被外界封为山西大财主,经商很有才,私下也赚了很多银子。照理,他这样的人,对身外之物应该是抱很无所谓的态度的。
可你见过谁真正嫌钱多的?何况在民国笔记中,这位孔兄虽然会几句洋泾浜的晋版特色英语,实质却是大俗人一个,与他的小舅子相差不是一星半点。时人甚至认为这位自称的孔子后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户口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29军面临着时时揭不开锅的难题,南京那边发下来的军饷少得可怜,根本就不够用。
萧振瀛一打听,明白了。
蒋介石给指标,那是纯粹出于“制奉”的现实考虑,他对宋哲元及其29军实际是暗中提防的。
过去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宋哲元曾多次担当急先锋,蒋介石对此始终耿耿于怀。萧振瀛首次进京时,他一直不愿松口,这也是原因之一。
看来还是得再跑一趟南京,否则29军的未来道路是难以走顺的。
宣传宋哲元的话如果出自萧振瀛之口,听在蒋介石耳朵里,只能起反效果,所以得由别人说。
萧振瀛最初想到的人是国舅爷宋子文。
时任财政部部长的宋子文正是最当红的时候,在蒋介石那里很吃得开。如果能让他在蒋介石那里美言几句,不愁好事不成。
可是这条门路好是好,却进不去,甚至连宋子文的面都没有办法见着。
宋部长什么人,当年的顶级“海龟”,不仅仅是喝过洋墨水那么简单,人家喝的还是美国哈佛的墨水,平时走路都是鼻孔朝天,一不高兴,连蒋介石都不放在眼里。
别人跟他一说萧振瀛求见,他马上问:萧振瀛是谁?他留过英,去过美吗?知道来是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吗?
哦,都不知道,英语也不会说。那我怎么跟他交流?不见!
萧振瀛没有办法,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敲另一个显贵的门——宋子文的姐夫、蒋介石的连襟孔祥熙。
这一敲真的敲开了。
说起来,孔祥熙和西北军还有那么一点历史渊源。早在冯玉祥尚未脱离直系的时候,孙中山为了策反他,就把孔祥熙派到了冯玉祥身边。后来,冯玉祥加入“四兄弟”,孔祥熙和蒋介石又是亲戚关系,两人的往来自然比以前更加密切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这之前,并不说明孔祥熙对萧振瀛一定留有什么印象,虽然萧振瀛上次来京,彼此又见过一面,但也早就不知抛到哪个九霄云外去了,毕竟对于前者来说,每天找蒋介石的人不知凡几,萧振瀛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过客而已。
但是印象是可以加深的,尤其是当对方拎着厚礼上门的时候。
29军穷得叮当响,最缺的就是钱,然而正所谓“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为了把门路走通,萧振瀛想方设法,又凑了钱,买了厚礼送给孔祥熙。
和阎锡山一样,孔某人一向被外界封为山西大财主,经商很有才,私下也赚了很多银子。照理,他这样的人,对身外之物应该是抱很无所谓的态度的。
可你见过谁真正嫌钱多的?何况在民国笔记中,这位孔兄虽然会几句洋泾浜的晋版特色英语,实质却是大俗人一个,与他的小舅子相差不是一星半点。时人甚至认为这位自称的孔子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