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章节目录 > 宋代婚配奇观:“榜下捉婿”(1)

宋代婚配奇观:“榜下捉婿”(1)(2/2)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作者:刘继兴 孙玉良 2017-04-18 19:50
代。他们多出身于庶族寒素之家,全凭个人奋斗才突破逆境,跻身于统治集团成员之列。现代有很多文人都很向往宋朝,比如大名鼎鼎的武侠大师金庸先生与学者余秋雨等。

    宋代的文官官俸高,接受的赏赐也重。不仅如此,还可以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连宋真宗赵恒都在诗中表达了这层意思:“富家不用卖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诞生于宋代的一组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更是将读书博取功名赢得远大前途渲染得淋漓尽致。

    宋代是我国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代,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而前赴后继,且乐此不彼。在唐代,士人取得功名后还要经过考试合格才有资格担任官职。到了宋代,只要是进士五甲以上就可直接授官,而且升迁的速度和级别之高也是其他途径入仕的人所比不了的。司马光与苏轼的恩师陈襄就曾在他的《仙居劝学文》里这样写道:“今天子三年一选士,虽山野贫贱之家所生子弟,苟有文学,必赐科名,身享富贵,家门光宠,户无徭役,休荫子弟,岂不为盛事?”宋代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优势。就拿北宋时期的正、副宰相来说,科举出身的人就占到了90%以上,南宋比例更高。当时评价一个家族兴盛与否,有无美好的未来,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其有几人登科或几个女子嫁给士子。这样,金榜题名的士人自然就成了豪富之家择婿的首选,屡屡上演“榜下捉婿”也就不足为怪了。

    中国历史上的八次“冲冠一怒为红颜”

    自古女人被喻为“红颜祸水”,但男人还是心甘情愿地一次次为心仪的美人一战,因为在男人的骨子里始终认为:征服了女人就等同于征服了世界。尽管一次次战争夹杂着政治利益,夹杂着个人恩怨,夹杂着一个人或一批人的理想,但最直接的战利品则是女人。吴三桂为陈圆圆“冲冠一怒”并非唯一,历史上至少有八次,他们的“红颜祸水”主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