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壹:不做高官做“愤青”(1)(2/2)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作者:刘继兴 孙玉良 2017-04-18 19:50
名副其实的“愤青”。最著名的是他的作品《刺世疾邪赋》,其批判的尖锐性足以压倒两汉所有作品。他在描述社会现实时说:“从春秋时期到现在,弄虚作假的现象表现在各个方面,虚伪奉承的歪风日甚一日,刚强正直的品德逐渐消亡,舔痔疮的人可以乘坐四匹马拉的车,正派的人却只能徒步而行……”究其原因,赵壹认为是因为执政的人缺乏贤德,只要他们认为好,哪怕是一张破烂的皮子,也钻破皮子让它从里边长出华美的羽毛;如果他们认为坏,就千方百计地洗掉污垢,拚命地找出瘢痕。赵壹最后说:“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非存!”表达了绝不愿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以谋取个人荣华富贵的可贵精神。
赵壹的《疾邪诗》比之《刺世疾邪赋》更觉语言锋利,如吹毛利刃的尖刀,诗中写道:“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尤其是“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一句,把当时贿赂公行,取士用人看重钱财而轻视学问的**现象讥讽得淋漓尽致。赵壹的《疾邪诗》不是普通的哀怨,而是充满愤怒;不是一般的愤世疾俗,而是刺世疾邪。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赵壹慷慨陈词,表达出一种热泪涌出握拳呐喊的愤怒。这种愤慨,并非为一己私欲,而是缘自于他最朴实的良心和正义,源于对现有秩序及环境发出的质疑与不满,是强烈要求改变社会的鼓与呼!
政治上的黑暗导致赵壹的愤怒,同时也影响了他对其它事情如书法艺术的看法,我们知道,草书是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但在赵壹看来,“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鱼龙所见也……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作非草书),赵壹的看法虽有失偏颇,但因此奠定了他中国最早书法评论家的地位,“出离的愤怒”造就了一代骚客诗人,也同时为后世的“愤青”之“左”埋下了伏笔。
赵壹是“愤青”,是一千七百年前鲁迅似的“愤青”,面对社会的丑陋现象,他没有选择沉默、隐逸、明哲保身而装傻避世,而是以笔作刀,肆无忌惮地骂着、嘲讽着、揭露着,他怒目金刚般地指斥着暗无天日的社会,以入木三分的笔触对那些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投机钻营、奴颜媚骨的伪善小人辛辣嘲讽,对那些权倾一方而视民如草芥、以权谋私、昏聩无能的权贵们无情鞭挞,赵壹虽满腹文章,又多次得到朝中权贵的举荐,但直到临死,他没有做过一天朝廷的高官,只留下一篇篇警世檄文令后人慨叹不已。
赵壹的《疾邪诗》比之《刺世疾邪赋》更觉语言锋利,如吹毛利刃的尖刀,诗中写道:“河清不可恃,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肮脏倚门边”,尤其是“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一句,把当时贿赂公行,取士用人看重钱财而轻视学问的**现象讥讽得淋漓尽致。赵壹的《疾邪诗》不是普通的哀怨,而是充满愤怒;不是一般的愤世疾俗,而是刺世疾邪。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不公,赵壹慷慨陈词,表达出一种热泪涌出握拳呐喊的愤怒。这种愤慨,并非为一己私欲,而是缘自于他最朴实的良心和正义,源于对现有秩序及环境发出的质疑与不满,是强烈要求改变社会的鼓与呼!
政治上的黑暗导致赵壹的愤怒,同时也影响了他对其它事情如书法艺术的看法,我们知道,草书是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但在赵壹看来,“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杜崔之法,鱼龙所见也……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失指多矣。”(作非草书),赵壹的看法虽有失偏颇,但因此奠定了他中国最早书法评论家的地位,“出离的愤怒”造就了一代骚客诗人,也同时为后世的“愤青”之“左”埋下了伏笔。
赵壹是“愤青”,是一千七百年前鲁迅似的“愤青”,面对社会的丑陋现象,他没有选择沉默、隐逸、明哲保身而装傻避世,而是以笔作刀,肆无忌惮地骂着、嘲讽着、揭露着,他怒目金刚般地指斥着暗无天日的社会,以入木三分的笔触对那些趋炎附势、溜须拍马、投机钻营、奴颜媚骨的伪善小人辛辣嘲讽,对那些权倾一方而视民如草芥、以权谋私、昏聩无能的权贵们无情鞭挞,赵壹虽满腹文章,又多次得到朝中权贵的举荐,但直到临死,他没有做过一天朝廷的高官,只留下一篇篇警世檄文令后人慨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