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唯一自请“五马分尸”的人(3)(2/2)
《历史也能这般幽默》作者:刘继兴 孙玉良 2017-04-18 19:50
远别家人,来到乌孙,除了其他各种困难和痛苦,还必须要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去接受乌孙民族的习俗。这对于一个来自“礼仪之邦”的女子来说,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昆莫也觉得对不起公主,勉强过了一年日子后决定按乌孙国的风俗将刘细君嫁给自己的孙子岑陬,曾饱读诗书习学孔孟之道的公主哪能接受这**似的风俗,写信给叔叔汉武帝要求回国,希冀能得到亲人的支持。汉天子的回答是:“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为了汉帝征服匈奴的大业,她只得再次成为岑陬的妻子。后乌孙果与大汉联兵大破匈奴,汉、乌两国友好绵延60余载。细君公主之功,当彪炳史册。其忍辱负重品德之高尚,是四大美女所望尘莫及的。
刘细君吟诗赋辞之才,更是天下扬名。公元前105年,为刘细君送嫁的队伍从扬州向着“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出发了。车马辚辚,华盖亭亭,前面已经是灵璧境内,壁立山前,人踟蹰,马不前。刘细君下了木轮车,东望乡关,家乡扬州已经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西望长安,前面的路途,依然遥远地望不到尽头。她手抚巨石,久久不忍离去,心中感叹,一首《悲愁歌》脱口而出:“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歌声凄惨,怎不使人痛断肝肠。在当时的诗坛上,以《悲愁歌》为标志,我国古代诗歌开始从“诗言志”向“诗抒情”回归,而《悲愁歌》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并被班固收入《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称为“绝调”。公主之才,四大美女可堪比否?
刘细君能歌善舞之能,也是举世皆知的,唐代白居易有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刘细君就是诗中中国古老的乐器瑟琶音乐原理的设计者和审定者。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明确指出:“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单单凭乐器琵琶这一项发明,若四大美女地下有知,也只能慨叹自愧不如。
刘细君吟诗赋辞之才,更是天下扬名。公元前105年,为刘细君送嫁的队伍从扬州向着“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出发了。车马辚辚,华盖亭亭,前面已经是灵璧境内,壁立山前,人踟蹰,马不前。刘细君下了木轮车,东望乡关,家乡扬州已经消失在看不见的远方;西望长安,前面的路途,依然遥远地望不到尽头。她手抚巨石,久久不忍离去,心中感叹,一首《悲愁歌》脱口而出:“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歌声凄惨,怎不使人痛断肝肠。在当时的诗坛上,以《悲愁歌》为标志,我国古代诗歌开始从“诗言志”向“诗抒情”回归,而《悲愁歌》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首边塞诗,并被班固收入《汉书》,后来又收入汉诗,称为“绝调”。公主之才,四大美女可堪比否?
刘细君能歌善舞之能,也是举世皆知的,唐代白居易有诗:“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刘细君就是诗中中国古老的乐器瑟琶音乐原理的设计者和审定者。唐人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明确指出:“琵琶,始自乌孙公主造。”单单凭乐器琵琶这一项发明,若四大美女地下有知,也只能慨叹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