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章节目录 > 第十章 改变对待财富的心态(9)

第十章 改变对待财富的心态(9)(2/2)

改变心态,改变一生作者:李睿 2017-01-24 01:31

    这也就是说,如果你对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一只鹰,那么你可能只射到一只小鸟,但如果你的目标是月亮,那么你可能就射到一只鹰。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贫穷,就是因为他们缺乏野心。他们只是追求一种平常、闲适的生活,只要温饱就行,不求上进。这恰恰是他们一辈子成不了富人的原因。这也正如古文所记载,仲永3岁便能成诗作文,才华横溢,但却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没有继续填充自己扬名四海的野心,最终满腹才华都被埋没,成为了平庸者。

    因此,要想脱离贫穷,走向成功致富就要做到:敢想、敢做、敢成功。这样才能释放你的潜能、唤醒你的潜能,从而走向成功。正如爱迪生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做出所有我们能做的事情,我们毫无疑问地会使自己大吃一惊。”事实如此,成功的富人都是这样成为财富的拥有者的。

    绝不发不义之财

    生活中,挣钱的方法很多,会挣钱是一种智慧。但挣钱必须讲究一个“道”字,就是从仁义道德出发,追求正当利润,绝不发不义之财。

    孔子说:“有钱有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得来,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 但如果不是用仁道的方式摆脱,君子是不摆脱的。君子一旦离开了仁道,还怎么成就好名声呢?所以,君子任何时候——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也不离开仁道,仓促匆忙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从中可知,古代圣贤早就对于金钱有很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到明朝的沈万三;从清朝的王炽,到现代的陈嘉庚、李嘉诚、霍英东……这样的君子,从高官到布衣,从富豪到贫民,组成了人杰的方阵,光照寰宇。改革开放以后,靠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许多仁人志士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发了财,致了富。他们发财不忘国家,致富不忘乡邻。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带领乡亲奔小康,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这些爱财而又取之有道的君子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生活中,挣钱的方法很多,会挣钱是一种智慧。但挣钱必须讲究的是一个“道”字,就是从仁义道德出发,追求正当利润,绝不发不义之财。这也是先贤流传下来的做事原则,

    李元纲《厚德录》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名叫林绩的人,在蔡守旅舍中住宿,这天晚上,刚要躺下,却觉得床席下有东西让他很不舒服,于是他掀开床席一看,发现有个布袋,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几百颗珍珠。第二天,他就问旅店主人说:“前天晚上是什么人在这里住呀?”店主告诉他是个富商。林绩则对店主人说:“他是我的老朋友,如果他再来,希望您让他到上庠来找我。”说完,他还把自己的名字用纸公布在房子里说:“某年月日,剑浦林绩住馆。”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