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防骗(2/2)
《出门在外》作者:刘元 2017-01-24 02:10
时”,用人单位都必须为劳动者缴纳社会养老金,否则都应视为违法。
为了确实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防止企业滥用试用期条款,劳动部规定: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不超过六个月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二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没有发生变化的同一劳动者,只能试用一次,员工在签订和续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对此有所了解。
高薪陷阱
比别人高出一大截的薪水,的确让人心动不已,这既是对个人成绩、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
可是,高薪的得来就那么容易吗?高薪的承诺能够兑现吗?求职路上的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谈时对薪水夸夸其谈,仿佛这份高薪马上就唾手可得。可到了发薪水时,却又以效益不佳、工作表现不满意等借口,使原先的承诺大打折扣。
在求职的路上遇到高薪时,一定要记得睁大眼睛,做到“五看”。否则一不小心,下一个受害者很可能就是你。
第一,看单位的实力。
衡量单位的实力如何,可以从其注册资本、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入手。只有实力真正雄厚的单位,才会不惜千金养贤才。
第二,看行业特点。
高薪并不是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能得到的,行业特点是影响薪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如果以每月5000元的工资招聘一名高级程序员,那不足为奇;而要以这个数目招聘一名文员,那就会让人生疑了。
第三,看高薪的条迹
不要一看到那长长的数字马上就热血沸腾,要知道高薪往往与高条件挂钩。
有的单位就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为条件,一旦求职者上钩,等到克扣工资的时候就可以为所欲为。
要对高薪的条件具体分析,看是否有不实的地方,看条件是否能够达到。
第四,看同类人员的薪资水平。
其他同类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是极有价值的参考,如果所谓的高薪与同类从业人员相差悬殊,那就务必要提高警惕了。
第五,看自己的能力。
要仔细审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评价,看一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能否应对各种难题和挑战。
也就是说,要看自己是否真的“值”这个钱。倘若对自己信心不足,最好还是“退而结网”,及时充电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掌握了这“五看”,才不致于因“高薪”而翻船,这是许多求职者的经验之谈。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最后还要记住:只有口头的承诺是不行的,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合同里才行。
为了确实保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防止企业滥用试用期条款,劳动部规定: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不超过六个月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日;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三十日;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二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十日。
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中,用人单位对工作岗位没有发生变化的同一劳动者,只能试用一次,员工在签订和续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对此有所了解。
高薪陷阱
比别人高出一大截的薪水,的确让人心动不已,这既是对个人成绩、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
可是,高薪的得来就那么容易吗?高薪的承诺能够兑现吗?求职路上的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谈时对薪水夸夸其谈,仿佛这份高薪马上就唾手可得。可到了发薪水时,却又以效益不佳、工作表现不满意等借口,使原先的承诺大打折扣。
在求职的路上遇到高薪时,一定要记得睁大眼睛,做到“五看”。否则一不小心,下一个受害者很可能就是你。
第一,看单位的实力。
衡量单位的实力如何,可以从其注册资本、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入手。只有实力真正雄厚的单位,才会不惜千金养贤才。
第二,看行业特点。
高薪并不是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能得到的,行业特点是影响薪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如果以每月5000元的工资招聘一名高级程序员,那不足为奇;而要以这个数目招聘一名文员,那就会让人生疑了。
第三,看高薪的条迹
不要一看到那长长的数字马上就热血沸腾,要知道高薪往往与高条件挂钩。
有的单位就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为条件,一旦求职者上钩,等到克扣工资的时候就可以为所欲为。
要对高薪的条件具体分析,看是否有不实的地方,看条件是否能够达到。
第四,看同类人员的薪资水平。
其他同类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是极有价值的参考,如果所谓的高薪与同类从业人员相差悬殊,那就务必要提高警惕了。
第五,看自己的能力。
要仔细审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评价,看一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能否应对各种难题和挑战。
也就是说,要看自己是否真的“值”这个钱。倘若对自己信心不足,最好还是“退而结网”,及时充电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掌握了这“五看”,才不致于因“高薪”而翻船,这是许多求职者的经验之谈。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最后还要记住:只有口头的承诺是不行的,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合同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