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帝国的回忆章节目录 > 引 子:晚清史是我心中尘封的痛

引 子:晚清史是我心中尘封的痛(2/2)

帝国的回忆作者:帝国的回忆 2017-01-29 11:32
北京菜市口,谭嗣同希望以个人的血警醒民众,而毕竟看热闹的观者众,升腾起革命血气的勇者少。类似于女人缠足一类的小事,虽然由慈禧下诏禁止,亦难有成效,何况改革政治制度之类的大事,靠103天的“维新”就能奏效吗?晚清时期的国人固然要为他们自己的行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当我们这些有幸未置身其中的后人谴责他们时,应当意识到我们所谴责的这种国民性格的劣根性,在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上,仍继承和延续着。

    洋人的大炮轰开了我们紧锁的国门,迫使中华民族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去面对世界,必须投入到民族竞争的大潮流中去。过去隐藏了千年的污秽终于见了阳光,过去沉积下来的各种劣根性也暴露无遗。在达尔文主义盛行,视“适者生存”和“弱肉强食”为“人间公理”的时代,在世界各民族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孔孟之道的文弱,实难以抵挡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恭亲王奕在甲午战争后期接受英国记者采访时天真地说:“我们清国人遵守法度,而日本人崇尚武力。”亲王大人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个炮舰外交的时代,他老先生的“法度”从何谈起?

    所以,我认为大可不必一提到晚清就捶胸顿足,痛不欲生。人类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社区,当我们的文化领先时,长安、北京是世界的中心;当我们的文化落后时,纽约的时报广场成了“世界的十字路口”。风水轮流转,有什么稀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进步的时代,怎么可能孤立而封闭地存在?我们民族在19世纪中叶,由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没有赶上工业革命的快车,因此从一个泱泱大国沦落为远东一个边缘的“乡巴佬”国家,这固然不幸之至,然而,也要看到,我们并没有像印第安人那样亡种亡国,支离破碎的大好河山虽然残缺,但尚有大致的模样,我们并没被完全打倒。最重要的是,我们毕竟在血淋淋的拳击比赛中终于学会了现代游戏的法则,逐步挺直了腰杆,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试想如果没有我**民从抵抗帝国主义列强的浴血奋战中一次次惨败下阵,没有全体国民面对列强瓜分和凌辱那痛彻心肺的痛,这个“悠然见南山”的农耕民族会愤然而起,“我以我血荐轩辕”,终于打响武昌首义的枪声,最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由此开启20世纪中华民族不断进步自强的光辉吗?

    我们所付出的不过是国家与民族进步图存而必须付出的代价。看穿了晚清的血泪,才真正感知到我族今日之辉煌。旧闻新读,往事如烟,我们不妨从兴衰成败与功过是非的纷争中超脱出来,沏杯香茶,找个舒适地方,心平气和地读读、想想。毕竟,痛苦已过,国家与民族已渐入佳境,伟大而光明的前程已在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