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专注精神的4个特征(3)(2/2)
《专注: 中国企业如何抵御诱惑健康成长》作者:孙健耀 2017-01-29 11:38
类迄今为止,可曾有一项重大的成就不是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而实现的?今天,人们看到的那些为世人景仰的企业家们,他们的名声是如何获得的?全都是经年累月、辛勤创业的结果。
2、滴水能穿石
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过。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不高,但是真正干好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需要坚持。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不容易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去做;说它不容易,是因为真正做到底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与坚持这种品质相反的是半途而废。有的人好高骛远,心性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到头来,蹉跎一生,一件事也没干好;有的人目标不定,兴趣多变,一天一个决心,成不了任何事;有的人怕苦怕累,干干歇歇,干的没有歇的多,根本不可能厚积;有的人活得缺乏底气,不自信,别人一说三道四,心里就摇摆起来,于是放弃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失去了人生难得的机遇。
中国有一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1943年,约翰逊创办了《黑人文摘》。为了扩大发行,他决定请白人们来一个“角色置换”,写出“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约翰逊诚恳地致信给罗斯福总统夫人。罗斯福总统夫人回信说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写。但约翰逊认为,总统夫人并没有说她不愿意写。因此,一个月后,他又给总统夫人写了一封信,回信说还是太忙。以后,每隔一个月,约翰逊就写一封信,可总统夫人总是说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也没有。约翰逊始终认为:“只要她没有说不愿意写,就说明还有一线希望,所以如果我继续写信求她,总有一天她会有时间的。”最终,罗斯福夫人被约翰逊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亲自到杂志社,认真地为《黑人文摘》写了一篇文章。令人惊叹的是,《黑人文摘》的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很快由5万份猛增到15万份。这件事告诉人们,坚持确实是一种力量。
坚持是一种“反抗”,反抗人性的弱点、反抗自我的消极。如果人们去做一件很乐意做的事,根本无所谓什么坚持。如果工作很顺利,这也不需要坚持。但是,如果人们遇到的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如果工作很不顺利,一次一次地失败,那就应当用坚持去反抗自我的沮丧、灰心和惰性。决定要做的事,一定要坚持到底地推行下去。
3、忍耐无极限
人们常说,忍耐是有极限的。但是,真正成功的人都十分清楚:不管做什么,不管用什么谋略,不管怎么筹划,人都有一段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没有任何方法可通过的阶段和时期。但是,最危险的是,在这期间,人们最容易灰心。工作有进展时,人人都感到高兴,于是更加努力;工作停顿时,常会感到沮丧,一沮丧就会把工作抛弃。这时候,人们应当去忍受等待的痛苦,并坚持努力,否则就无法取得最后的成功。
奇迹就发生在咬牙坚持、忍耐极限之中。古人云:“行百里路半九十”。行百里路,走到五十不是一半,走到九十才算一半。因为此时人们最容易产生不同于前的各种难以承受的感受,最容易产生犹豫、害怕和胆怯,最容易放弃。所以,这最后一段路最难走。它虽然只有百步之距,但因已筋疲力尽,要想走过去,非咬牙坚持不可。须知,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往往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的。谁执著追求,谁才能获得幸运之神的钟情。
20世纪初,在美国桑地亚那州有位男子,找寻一座位于兹默斯顿小镇附近的丰富银矿矿脉。他努力找寻了几年。有次,他在一座小山的侧向掘出了大约200米的坑道,但是,他实在忍受不住停了下来,放弃了计划,过了不久,这名男子去世了。10年之后,某矿山公司买下兹默斯顿地区的几处矿区。这家矿山公司重新挖掘了当年被放弃的坑道,在距离废弃的坑道向前1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从来未有的丰富的银矿脉。
有力和无力之别,勤劳和懒惰之别,成功和失败之别,其间之差异犹如薄纸之隔。樵夫砍伐大树,纵然砍击千次,但使大树倒下去的往往是最后一击。诸如此类,只要继续再稍加努力便可得到非凡的成果。
◎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
1、永不放弃
没有失败,只有放弃,不放弃就不会失败。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到了当时声誉已登峰造极的丘吉尔来演讲。丘吉尔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在正式演讲的三个月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届人士翘首以盼。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人们准备洗耳恭听丘吉尔的成功秘诀。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动的掌声后,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决不放弃!第二,决不、决不能放弃!!第三,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就走下讲台。会场在沉寂了一分钟后,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天下没有没有困难的事,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困难。下面的故事有些冗长,但有必要说说: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退休的时候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这时他忽发奇想,要在大西洋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线,随后,他就全身心地开始推动这项事业。前期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建造一条1000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和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雷顿角全岛共440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十分浩大。菲尔德使尽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尽管他的方案在议会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上院仅以一票多数通过。
随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就开始了。电缆一头搁在停泊于塞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
2、滴水能穿石
一个人一生只要干好一件事,这辈子就没有白过。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个标准似乎不高,但是真正干好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需要坚持。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不容易的事也是坚持。说它容易,是因为只要愿意做,人人都能去做;说它不容易,是因为真正做到底的,终究只是少数人。
与坚持这种品质相反的是半途而废。有的人好高骛远,心性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到头来,蹉跎一生,一件事也没干好;有的人目标不定,兴趣多变,一天一个决心,成不了任何事;有的人怕苦怕累,干干歇歇,干的没有歇的多,根本不可能厚积;有的人活得缺乏底气,不自信,别人一说三道四,心里就摇摆起来,于是放弃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失去了人生难得的机遇。
中国有一句古话:“有志者,事竟成”。1943年,约翰逊创办了《黑人文摘》。为了扩大发行,他决定请白人们来一个“角色置换”,写出“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约翰逊诚恳地致信给罗斯福总统夫人。罗斯福总统夫人回信说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写。但约翰逊认为,总统夫人并没有说她不愿意写。因此,一个月后,他又给总统夫人写了一封信,回信说还是太忙。以后,每隔一个月,约翰逊就写一封信,可总统夫人总是说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也没有。约翰逊始终认为:“只要她没有说不愿意写,就说明还有一线希望,所以如果我继续写信求她,总有一天她会有时间的。”最终,罗斯福夫人被约翰逊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动,亲自到杂志社,认真地为《黑人文摘》写了一篇文章。令人惊叹的是,《黑人文摘》的发行量在一个月之内很快由5万份猛增到15万份。这件事告诉人们,坚持确实是一种力量。
坚持是一种“反抗”,反抗人性的弱点、反抗自我的消极。如果人们去做一件很乐意做的事,根本无所谓什么坚持。如果工作很顺利,这也不需要坚持。但是,如果人们遇到的是枯燥乏味的工作,如果工作很不顺利,一次一次地失败,那就应当用坚持去反抗自我的沮丧、灰心和惰性。决定要做的事,一定要坚持到底地推行下去。
3、忍耐无极限
人们常说,忍耐是有极限的。但是,真正成功的人都十分清楚:不管做什么,不管用什么谋略,不管怎么筹划,人都有一段除了忍耐以外再也没有任何方法可通过的阶段和时期。但是,最危险的是,在这期间,人们最容易灰心。工作有进展时,人人都感到高兴,于是更加努力;工作停顿时,常会感到沮丧,一沮丧就会把工作抛弃。这时候,人们应当去忍受等待的痛苦,并坚持努力,否则就无法取得最后的成功。
奇迹就发生在咬牙坚持、忍耐极限之中。古人云:“行百里路半九十”。行百里路,走到五十不是一半,走到九十才算一半。因为此时人们最容易产生不同于前的各种难以承受的感受,最容易产生犹豫、害怕和胆怯,最容易放弃。所以,这最后一段路最难走。它虽然只有百步之距,但因已筋疲力尽,要想走过去,非咬牙坚持不可。须知,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往往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的。谁执著追求,谁才能获得幸运之神的钟情。
20世纪初,在美国桑地亚那州有位男子,找寻一座位于兹默斯顿小镇附近的丰富银矿矿脉。他努力找寻了几年。有次,他在一座小山的侧向掘出了大约200米的坑道,但是,他实在忍受不住停了下来,放弃了计划,过了不久,这名男子去世了。10年之后,某矿山公司买下兹默斯顿地区的几处矿区。这家矿山公司重新挖掘了当年被放弃的坑道,在距离废弃的坑道向前1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从来未有的丰富的银矿脉。
有力和无力之别,勤劳和懒惰之别,成功和失败之别,其间之差异犹如薄纸之隔。樵夫砍伐大树,纵然砍击千次,但使大树倒下去的往往是最后一击。诸如此类,只要继续再稍加努力便可得到非凡的成果。
◎坚韧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
1、永不放弃
没有失败,只有放弃,不放弃就不会失败。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到了当时声誉已登峰造极的丘吉尔来演讲。丘吉尔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在正式演讲的三个月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届人士翘首以盼。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人们准备洗耳恭听丘吉尔的成功秘诀。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动的掌声后,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决不放弃!第二,决不、决不能放弃!!第三,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就走下讲台。会场在沉寂了一分钟后,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天下没有没有困难的事,关键在于你如何面对困难。下面的故事有些冗长,但有必要说说:
希拉斯·菲尔德先生退休的时候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这时他忽发奇想,要在大西洋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线,随后,他就全身心地开始推动这项事业。前期基础性的工作包括建造一条1000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和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雷顿角全岛共440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十分浩大。菲尔德使尽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助,尽管他的方案在议会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上院仅以一票多数通过。
随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就开始了。电缆一头搁在停泊于塞巴斯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