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联想局: 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章节目录 > 第4节 重返1984

第4节 重返1984(2/2)

联想局: 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作者:迟宇宙 2017-01-26 00:06
算机技术开发公司。科学城再次地震,人们怀着各种复杂的情绪来观测他,这些情绪至少包括惊讶、怀疑、困惑和嘲弄。他们觉得蒋教授应该调到更高的部门,而非自暴自弃,去一家朝不保夕的民办小公司打工(“打工”这个词要多年后才能出现)。他们觉得这是明珠暗投。但蒋教授跟他们的想法不太一样:

    “多少人劝我考虑后果,也有人风言风语,说我是为钱而调动。我早年留美,如果为钱财就不会回来。我到京海公司,不是心血来潮,是根据30年来的经验教训得出来的,要发展计算机技术,就得走这条路。”

    科学院计算中心的工程师万润南也辞职了。他说这样他们就不怕被打倒了,因为大家本来就躺倒在地上。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说他野心勃勃,是因为他想将一家叫四通的公司变成“中国的IBM”。“成为中国的IBM,这意味着什么?”有人问。万润南告诉他们,IBM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高技术跨国公司。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万润南、沈国钧和王安时等十几个辞职的工程师,从海淀区四季青乡借了两万元,在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开启了梦想。今天,万润南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四通依旧存在,却再也没有可能实现万润南的勃勃野心了。

    历史给予了每个人同样的机会,但首先抓住机会的是勇敢的人。而成就伟大梦想不仅是因为勇敢,最终赢得游戏的人,一定是因为智慧。在中关村,在1984年,人们还看不出谁是那个智慧的人,那个人至少要再等十年才能从一群勇敢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关村的领袖。

    许多年后,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在1984年浪潮中屹立不倒的,不是当年无限风光的“两通两海”,而是一家叫联想的公司;硕果仅存的“没有在改革中犯错误”的企业家,也不是王德洪、万润南、陈庆振、金燕静,而是柳传志,一个在1984年毫无名气也未展示出伟大前程的40岁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