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联想为什么?(2/2)
《联想局: 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作者:迟宇宙 2017-01-26 00:06
总经理,北京联想的人民币贷款都由她批准,1988年公司小的时候来访问过一次,现在回忆起来,她说:‘当时你们的规模非常之小,但说话口气很大,柳总两眼炯炯有神,带我到处参观,看营业楼,看仓库,看货,恨不得连厕所都要去看……’听了李总的话,我一个感觉是,这是我们自己信心的体现,尽管当时很小,但一定可以办大;另一个感觉是,从11个人、一间传达室发展到当时的规模已非常之自豪。今天我们的感觉反过来了,我们反而觉得公司很小,在同国外大公司竞争时,就像一叶小舟在大海中航行,随时会遇到风浪,心中不踏实。事过境迁,感觉截然不同,说明我们的目标真是变了。”
柳传志的目标已经改变。他一再修订联想的“2000年之梦”,不再以宏基1990年4亿5000万美元的营业额为目标,而是变成了20亿美元,如果不是为自己留一点余地,他甚至想达到30亿美元——事实上2000年联想营业额超过了30亿美元的“大目标”。他告诉他的部属,20亿美元相当于当日的10个北京联想,那就需要10个能管理北京联想摊子的总经理。他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成长,否则20亿美元便是纸上谈兵。
他相信他们可以帮助他完成20亿美元的联想局,尽管他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尽管所有媒体记者都诘问他“联想还能撑多久”,尽管倪光南依旧锲而不舍地告状,发誓要把他“送进监狱里”……
他已经为联想确立了三个利润支柱,这就是后来路人皆知的微机、代理业务和系统集成。后来有人苛刻地评价联想为“攒机商和二倒贩子”,正是因为它的微机与代理业务的快速成长。
在后来的多次描述中,柳传志都将管理作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现实尽管如此,却使听者感到虚空。事实上,二十年来联想最大的成功就是它的学习能力,就是它锲而不舍的坚持,就是它身上的中国智慧,而这一切都与它的领袖身上的个人品质不可分割。
柳传志的目标已经改变。他一再修订联想的“2000年之梦”,不再以宏基1990年4亿5000万美元的营业额为目标,而是变成了20亿美元,如果不是为自己留一点余地,他甚至想达到30亿美元——事实上2000年联想营业额超过了30亿美元的“大目标”。他告诉他的部属,20亿美元相当于当日的10个北京联想,那就需要10个能管理北京联想摊子的总经理。他要求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成长,否则20亿美元便是纸上谈兵。
他相信他们可以帮助他完成20亿美元的联想局,尽管他要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尽管所有媒体记者都诘问他“联想还能撑多久”,尽管倪光南依旧锲而不舍地告状,发誓要把他“送进监狱里”……
他已经为联想确立了三个利润支柱,这就是后来路人皆知的微机、代理业务和系统集成。后来有人苛刻地评价联想为“攒机商和二倒贩子”,正是因为它的微机与代理业务的快速成长。
在后来的多次描述中,柳传志都将管理作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现实尽管如此,却使听者感到虚空。事实上,二十年来联想最大的成功就是它的学习能力,就是它锲而不舍的坚持,就是它身上的中国智慧,而这一切都与它的领袖身上的个人品质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