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李嘉诚商道真经章节目录 > 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

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

李嘉诚商道真经作者:李问渠 2017-01-26 00:20
    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

    李嘉诚如是说:一个有使命感的企业家,应该努力坚持走一条正途,这样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就。

    精彩解读

    李嘉诚与同仁堂合作早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而且随着同仁堂的迅速发展却无法大力开发海外市场,同仁堂与李嘉诚的再次合作已经是在情理之中。

    我们先追述二者合作的历史。2000年10月7日,同仁堂科技与和记黄埔全资附属的和记中药以及京泰实业在香港成立了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2亿港元,和黄、同仁堂和京泰的持股比例是5:4:1。2002年10月30日,同仁堂科技再次与和黄属下的和黄中药签订意向,成立北京同仁堂和黄中药公司,主要从事中药的种植加工以及销售,投资金额约1800万美元。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同仁堂制定了10年发展战略,计划利用3~5年时间建立并完善国内、国际比较稳固的销售网络,国内建500家连锁药店,海外建100家连锁药店,实现销售50亿元,初步形成跨国公司的框架;利用5~10年时间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销售总额200亿元,使同仁堂中医药集团成为国际传统医药的知名企业。同仁堂的目标就是,“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会有同仁堂”。“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第一品牌”,是殷顺海为同仁堂的发展提出的终极目标。

    当时,同仁堂已经在东南亚、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开办了合资公司和连锁药店。在向海外市场迈进过程中,同仁堂利用“金字招牌”的优势,以品牌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在同仁堂与英国和香港的合作中,同仁堂仅以品牌参股,占了25%的股份。而在国内国际开办的这些药店挂在集团名下。

    同仁堂科技分拆上市之初,按照同仁堂集团的布局,同仁堂A的产品主要面对国内市场;同仁堂科技的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同仁堂科技品种储备里二次开发以后的产品拆给同仁堂和记(香港)药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销售,而生产则由同仁堂科技负责。不过,虽然定位国际市场,同仁堂科技的产品主要还是销往内地,外销能力差强人意。2003年前三个季度,同仁堂科技的药品在中国区域内销售了6.76亿港元,在海外仅仅销售了2900万港元。

    2003年11月25日,同仁堂集团旗下子公司“同仁堂国际”及其合资公司北京同仁二堂泉昌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成立。当天,同仁堂集团副总丁永玲表示:“同仁堂将继续积极寻求实力雄厚的战略伙伴,采取更灵活的合资方式和经营模式,实施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使同仁堂的业务更加国际化。”

    大家估计,丁永玲这番话中的战略伙伴,自然是李嘉诚了。时隔不久,业内果然就传出“百年老店同仁堂将与香港首富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成立合资公司”的消息。同仁堂集团宣传部部长金永年说:“一旦签约成功,就意味着同仁堂迈出了海外发展战略的步伐。”

    知情人士透露,2000年从同仁堂A股分拆而来的同仁堂科技在港上市,李嘉诚以战略投资者身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只是双方合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