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励志成功 > 中国人的管理能耐: 中国人管理系列章节目录 > 第15节 遇事要能忍的能耐

第15节 遇事要能忍的能耐

中国人的管理能耐: 中国人管理系列作者:宝利嘉 2017-01-29 11:57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向都很欣赏一个“忍”字。认为凡事不可太争意气,很多时候“忍三分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此当忍则忍、能忍则忍。大家都知道淮阴侯韩信,他在秦末楚汉纷争之际统帅千军万马,可谓战必胜攻必取,何等的威风!谁曾想到当年他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在闹市街头,竟然忍受过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正因为韩信能够忍辱负重,所以最终才能登坛拜将、成其大事。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国人一向深明此道,几乎个个都是“忍者”。

    长期以来,中国人为人处世多少也秉承了“忍为高”这一传统,遇事喜欢隐忍不发,而等到秋后算帐。中国有句很有名的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就是要求人们不要一时冲动、意气用事,而应该耐心地忍一忍,蛰伏下来以等待时机。中国有出著名的悲剧《赵氏孤儿》,其中的那些忠勇之士为替冤死的赵盾报仇,苦等了16年,直到其子赵武长大成人才得以报仇雪恨,那是何等的坚忍。此外京剧里面还有一出名剧《红鬃烈马》,第一折就是名段《武家坡》,叙述的是唐朝名将薛平贵和王宝钏的悲欢离合。王宝钏为了等候出征在外的丈夫凯旋,在一座破窑中竟然苦候了18年,何等的辛酸困苦!大家想想看,还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比中国人更能忍的呢?

    说到最能忍的中国人,恐怕当数春秋末期的越王勾践。当年吴越争霸,越国吃了败仗,国家差点都被灭了,这时勾践听从范蠡和文种的建议,自贬身家到吴国,充作吴王夫差的奴仆,干尽了很多下贱的差事。勾践在获得了夫差的信任后逃回越国,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一举灭掉了吴国,尽雪前耻。算下来,勾践前前后后忍了30年。

    “忍耐”一词,具有三个截然不同的含义:它是一种能够长期等待而不抱怨,不生气,一切随它去的行为或品质;它又是一种默默而镇定自若地忍受一切苦难的能力或行为;此外它还是“坚忍”这个词的同义词。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又特别善于忍耐呢?这恐怕也跟中国人长期所处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有关。中国社会长期以来都是高度集权的政治管理体制,在社会管理形式上是典型的层级制官僚体系,上级对下级具有无上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下级对上级只能是无条件服从,甚至是逆来顺受。

    中国政治上的这一特点同样也反映在家庭的组织形式上。在传统的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中,家长或族长拥有最高权威,可以说一不二,晚辈们只能乖乖服从,就算有所不满也不敢表现出来,因为忤逆不孝乃是中国人观念中莫大的罪过,于是一切都只能忍着。而传统的中国家庭又是很大的,动辄四五代同堂,人一多,就难免会有纷争,一个大家庭内部如果成天吵吵嚷嚷的,那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中国人,都会把脾气练得特好,只有脾气好才能忍耐得下去。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中,通常是子忍其父、弟忍其兄、妹忍其姊、侄忍其叔、妇忍其姑、妯娌忍其妯娌,于是形成五代同堂的团圆局面。唐朝有位名相张公艺,家中虽然九代同堂却和睦融洽。唐高宗问他持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